动物园内,工作人员正在照料一只黑叶猴。
黔灵猴是黔灵山一大特色生态景观。
工作人员正在照料一只小熊猫。
提到黔灵山公园,你会有什么样的儿时记忆呢?是和小伙伴相约在动物园看狮子老虎大熊猫、带着各种零食去喂路边的猕猴,还是沿着“九曲径”从山脚爬到山顶,俯瞰贵阳全景?
在贵阳,黔灵山公园是标志,更是贵阳人的集体记忆。贵阳人对这座城市公园的情感,浓得化不开。
1957年9月30日,黔灵山风景区改建为黔灵公园,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经过一代又一代人为之付出的心血,公园接待的游园人数从1958年—1960年三年的144万人次,到2016年的1020万人次,黔灵山公园已成为外地人来贵阳的必到之地,当之无愧地成为贵阳人心中最自豪的一张“城市名片”。
2009年,黔灵公园更名为黔灵山公园,更突出了“黔山之灵意”。然而,不管以何种名字存在,它始终像一位“老朋友”,伫立于贵阳城市中心,默默见证这座城市的蜕变。
今年,黔灵山公园60岁了!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六十年为一甲子,代表时间纪元的一个轮回。今天,本报推出黔灵山公园60周年特别报道,通过梳理和回顾公园60年的变迁,与读者一起重温公园60年的成长记忆,共同展望公园的未来。
第一篇
历史
历经一个甲子沧桑的黔灵山公园,穿越了60年的历史风雨。本文试着把黔灵山公园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让我们一起重温黔灵山公园的“前世今生”。
黔灵山公园的“前世今生”
发源:20世纪50年代以前
黔灵山作为旅游景点,已经有600多年了。
从明代初年开始,贵阳城出现了三处旅游景点:圣泉、麒麟洞、古佛洞,都在黔灵山。
黔灵后山现在圣泉路上的圣泉,是由明洪武年间镇守贵州的顾成将军辟建的,此泉是迄今贵阳市留存最早的古迹,也是一眼神奇的泉,泉水大约9分钟涨落一次,一昼夜可涨潮、退潮百次,几百年来从未停止。1960年,*总理出访回国莅临贵阳,曾问及圣泉在哪里,要求有关单位注意保护,收集资料,进行恢复。
明朝嘉靖年间,麒麟洞已成为游览之地。由于洞内有一尊巨型钟乳石,形状如民间传说的吉祥神兽麒麟,人们便称此洞为麒麟洞,一直沿用至今。抗日战争时期,发动“西安事变”的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爱国将领都先后被囚禁于此,麒麟洞因而闻名遐迩。
另一处景点是黔灵山公园里的古佛洞。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入黔游历考察时,曾到访古佛洞,并将这段经历写入了《黔游日记》中。
明清时期,贵阳只有私家园林,没有公众园林,市民也无“公园”的概念。因为游览圣泉、古佛洞、麒麟洞都要上黔灵山,市民习惯叫“玩山”。那时“黔灵山”这个名字尚未诞生,但“玩山”的这座山,应该算是黔灵山公园最早的前生。
说到黔灵山的开发,最早应归功于赤松和尚。清康熙十一年,赤松和尚云游至此,见大罗岭南众山之间有片窝地很平,这里当时是山脚苗寨大罗木寨民罗氏的祖地,他便向罗氏化缘求捐。赤松结茅庵于山中,寺庙初具规模,初期取名“黔灵山寺”,“黔灵”意为“贵州之灵山。”也就是说,这座山是因有黔灵山寺后才得名。
此后,赤松和尚将黔灵山寺改名弘福寺,弘福寺虽然面积并不算大,但它却为贵州的首刹。朝山拜佛的众生络绎不绝,赤松披荆斩棘,顺着山势开辟了一条通往弘福寺的古道。后来羊肠小道越走越宽,慢慢修成了石级。道路弯弯曲曲,有383级石阶,到达弘福寺门口要行九道拐,这就是现在大家到黔灵山游玩必经的“九曲径”。
彼时,众多的文人墨客或来参禅礼佛,或来游山玩水,留下了无数诗赋墨宝、碑记题刻,为黔灵山平添了许多人文景观和无限情趣。比如九曲径上的“虎”字摩崖就是古代书法精品,字高6米多,与东山摩崖“龙”字并称“东龙西虎”。
民国时期,贵州省政府将黔灵山列为保护名胜处所,保护的对象包括寺庙建筑、佛像、礼乐器具、经卷、雕刻、绘画等,所在地的森林以及环境卫生,均列为保护范围。贵阳市政府1942年择定黔灵山、华家山、鹿冲关、八鸽岩四处为保育林区,任何人不得损坏树木。
1944年10月,全国地质学年会在贵阳召开,地质学家李四光率参会的地质学者对黔灵山进行地质考察时指出,黔灵山弘福寺寺址属于第四纪冰川遗迹“冰窑”。
辉煌:20世纪50—90年代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黔灵山建设迅速发展。贵阳市政府以黔灵山森林植被和名胜弘福寺、麒麟洞等为基础,规划建设黔灵山风景区。一开始,在黔灵山后山和麒麟洞附近建了180多亩苗圃。
1954年,贵阳市政府在黔灵后山筑坝拦大罗溪水建造人工湖,湖水面积28公顷,取名黔灵湖,湖光山色交相辉映,游人可以在湖里游泳、划船。1956年又在黔灵湖畔建“解放贵州革命烈士纪念碑”,成为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场所。至此,黔灵山风景区面积扩大了三倍。
1957年9月30日,黔灵山风景区改建为黔灵公园。10月1日起开始售票入园,票价2分。黔灵公园为贵阳人熟悉的名字,直到现在很多中年人还对这里的称谓改不了口。
同年,贵阳市将河滨公园动物饲养场迁至黔灵公园挖煤冲,动物园占地面积约2.7公顷,建有猴馆、金鱼馆、熊猫馆、海豹池、狮虎笼、熊池、斑马园等。1958年7月1日,黔灵公园动物园正式开放。
至此,黔灵公园按天然地形分为枣山路入口区、弘福寺景区、麒麟洞景区、动物园景区和黔灵湖景区,由大片森林、山谷和园道把五个片区连成整体公园胜景。公园总面积251.48公顷。
说到黔灵公园动物园,不得不提华南虎。黔灵公园动物园创建了全国首座华南虎人工繁育种群基地,为这一濒临灭绝的物种保护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也成为黔灵公园动物园历史上最为辉煌的一段岁月。
历史上,贵州曾经多虎,是名副其实的华南虎故乡,华南虎几乎遍及全省各地,就连位于贵阳市中心的黔灵山也有老虎出没。据说九曲径上的“虎”字,就是当年留下的信号。
1975年前后,黔灵公园动物园在全国动物园中位列中上水平,最多时动物种类有70多种共400多只。1979年,华南虎“双重交配”繁殖一胎三崽为全国首例。黔灵公园动物园被评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
野生放养猕猴也是黔灵公园独具特色的风景线,在市区能看到放养猕猴,全国仅有黔灵山一处,深得游客喜爱。
1992年,黔灵公园兴建了三岭湾游乐场,引进汽动飞船、电瓶游乐车、气枪打靶、电转飞象等游乐设施,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1998年,黔灵公园入选“中国名园”。
提升:2000年至今
迈入2000年,黔灵公园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区,并成为贵阳市区最重要的旅游景点之一,这也对黔灵公园的景区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00年6月1日起,除保留弘福寺门票外,黔灵公园取消了园中园(包括动物园、麒麟洞、野生猕猴观赏园等)门票。同时对离休干部、70岁以上的老人、残疾人、癌症病人、现役军人等仍继续实行免费入园。
当年9月,黔灵公园内全长13.5千米的生态旅游盘山步道全线贯通,使游览区面积扩大了26万平方米。
2006年5月,在黔灵公园开展的贵阳十大珍稀植物评选活动揭晓,黔灵冬青、岩生红豆树、半枫荷入选。黔灵冬青、岩生红豆树模式标本产地就在黔灵山;在黔灵山,虽然目前只发现一株已成材的半枫荷,但这株半枫荷,树高18米,胸径60多厘米,树龄220多年,是贵州省已发现的最大的一棵。
2009年5月4日,黔灵公园更名为黔灵山公园,更突出了“黔山之灵意”。同年,国家生态文明教育基地落户黔灵山公园。
2011年,黔灵山公园内檀泉、白象泉、月亮井被确定为贵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纳入国家管理。
2013年,黔灵山公园拆除了纪念碑右边耳塘鸽场、含碧轩玻璃房、动物园餐厅外搭棚架、动物园骆驼照相点、黔灵湖耳塘激光战船、游乐场骑士马、糖艺面雕,以及关停了黔灵湖新码头货棚、游乐场部分门面、猴场门面、流星花园经营点、动物园鸽子经营点等。10月1日,新建的三岭湾广场向游人开放。
贵阳市委、市政府把黔灵山公园整体提升建设工程纳入2013年为民办实事项目。至2016年,贵阳市投入约1.26亿元用于项目建设。
2016年1月,黔灵山公园动物园启动提升改造工程,历时270天,新建了两栖爬行馆、小兽区、猛兽区、百鸟园、灵长类动物区、食草动物区。园区面积扩大到60亩,动物品种由原来的43种258只(头),增加到72种1038只(头),完善了动物救助站等配套服务设施,改善了动物的生长环境与饲养条件。
2016年,黔灵山公园游览面积扩大为330万平方米,形成三岭湾景区、麒麟洞景区、动物园景区、黔灵湖景区、二坝风雨桥景区、弘福寺景区、关刀岩景区、大罗溪景区八个景区和多个景点,公园日均游人量达到近3万人次。
(感谢《云岩区志》编撰者、贵阳文史学者周诗若,《黔灵山公园志》编撰者涂富强对本文的贡献。)
第二篇
动物
说起到黔灵山公园动物园看狮子、老虎、大熊猫,那可是很多小朋友的最爱。它伴随着不少市民一起长大,一代又一代的孩子们,都曾在这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你的,我的,动物园
全国首座华南虎繁育基地
据黔灵山公园动物园负责人李鑫介绍,1957年10月黔灵公园对外开放后,贵阳市选址在黔灵公园檀山后挖煤冲建动物园,将河滨公园动物饲养场迁入。
1958年7月1日,动物园正式对外开放。当时,动物园占地面积约2.7公顷,第一批动物不足10个品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黔灵山公园动物园的辉煌时期。”李鑫说,当时黔灵山公园动物园在全国动物园中处于中上水平,最多时动物种类有70多种,400多只,每年有超过250万人次到动物园参观。
让李鑫最为骄傲的是,当时全国首座华南虎种群基地就设在黔灵山公园动物园,现在国内动物园的华南虎,大部分是黔灵山公园华南虎的后裔。
在联合国“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的名单上,华南虎位于地球濒临灭绝十大物种的第一位。这意味着,其珍贵程度远远超过任何一种动物,包括大熊猫。
“早在1963年,黔灵公园就开始了人工繁育华南虎的尝试。”说起华南虎时,那些回忆就像一颗颗豆子一样从乐老师嘴里溜出来,这位76岁的动物疫病防治专家曾在黔灵公园动物园当过多年“虎医生”。
1957至1963年,黔灵公园先后从铜仁、威宁、毕节、修文、清镇、长顺等地共收购了12只野生华南虎,建立起了全国首座华南虎人工繁育种群基地。
1963年至1979年,黔灵公园一共繁殖了24胎华南虎,产崽58只,存活30多只,除本园留养外,提供了33只华南虎到北京、上海、重庆、合肥、郑州、哈尔滨、大连等14个省市及朝鲜、苏丹等国动物园饲养。
1979年,由于“大公虎”已年老,为保证交配成功,乐老师将另一只“青年公虎”用来一道与“二母虎”进行“双重交配”。6天时间,两只公虎分别与母虎进行了66次交配,母虎终于*。
经过102天精心护理,这只母虎生下了两公一母三只虎崽。然而,这也成为黔灵公园人工繁殖的最后3只虎,以后再无繁殖能力。
“二十多年来,黔灵公园动物园在经费短缺、笼舍狭小的困难条件下,在饲养繁殖华南虎上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也为扩大这种珍兽的数量和繁荣我国的动物园事业作出了贡献。”乐老师说。
不过,在多年人工繁育华南虎过程中,近亲繁殖现象十分严重,血缘关系混乱,致使后代虎的体质、体形和生育能力一代不如一代,有的出现明显凹背、矮脚等畸形现象,甚至不孕不育。
2005年,随着30岁的雌性华南虎林林病亡,华南虎从全国最早的人工繁育基地消失了。
动物园曾有过2只大熊猫
黔灵山公园动物园兽医张老师已经在老动物园工作了整整33年,对于园区内的每一只动物,每一处设施,张老师都如数家珍。
张老师还记得,1984年她刚到黔灵山公园动物园工作时,当时的动物园虽然面积不大,但每天人来人往,大熊猫、华南虎、金钱豹、非洲狮、金丝猴等珍稀动物都是动物园里的明星,红火得不得了。
“当时动物园里有一雌一雄两只大熊猫,特别受欢迎,哪怕是动一动爪子,都会引来游客的欢呼。”张老师那些关于熊猫的记忆,又苏醒了。
早在上个世纪60年代,动物园就曾用一只华南虎,从甘肃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换回一只雄性熊猫,并取名为“珠珠”。他的小伙伴雌性熊猫“庆庆”也是从老家四川远道而来。
那时候黔灵山公园动物园还处于起步发展时期,“珠珠”和“庆庆”,成了动物园里的镇园之宝。整整一代贵阳人对大熊猫的认识,可以说是从“珠珠”和“庆庆”开始的。
上世纪80年代,“庆庆”因腹胀压迫膈肌,引起呼吸困难。张老师将“庆庆”护送到成都动物园抢救,经过三个星期的奋力抢救,“庆庆”的病情还是反反复复发作,一次比一次严重,最终抢救无效死亡。
1998年,大熊猫“珠珠”因内脏机能严重衰竭在黔灵山公园动物园去世,享年34岁。据张老师介绍,大熊猫平均寿命只有25岁,“珠珠”和“庆庆”都超过了30岁高龄,相当于人类的百岁之年。
自此,孩子们在黔灵山公园再也没有看到大熊猫的身影。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随着大熊猫、华南虎等珍稀动物相继离世,加上多年缺少资金维护,动物园逐渐败落。
经过多方努力,黔灵山公园动物园于2016年元月正式启动提升改造工程,“闭关”9个多月后惊艳亮相。
新版动物园有爬行区、小兽区、猛兽区、水禽池、百鸟园、灵长类区、食草动物区等7个大区,园区总面积60亩,动物品种由原来的43种258只(头),增加到如今的72种1038只(头)。
在动物园里,可以看到老虎、狮子、熊、狐狸、蜥蜴、草泥马、小熊猫。“几乎一半以上的动物,都是在贵阳首次亮相,其中,仅灵长类,就由原有的猕猴、黑叶猴两种,增加至13个种类。”李鑫说。
黔灵山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黔灵山公园动物园已有引入大熊猫的计划,现在正在建设场馆,工作人员正在对引进大熊猫作最后的准备工作。
黔灵山公园最后的熊猫辞世19年后,市民终于将盼到国宝回归。
野生猕猴深得游客喜爱
在黔灵山公园,野生放养的猕猴深得游客喜爱。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贵州省卫生防疫站淘汰放生6只实验猕猴上黔灵山;此外,动物园笼舍中的一对恒河猴趁饲养员打扫卫生时开溜,8只猕猴在黔灵山密林丛莽中活动,繁衍后代,猴群主要栖于黔灵山白象山一带。”黔灵山公园管理处工作人员李达告诉记者,上个世纪80年代,猕猴的数量大约在30多只,很怕人,不敢下山。
园林部门决定把这群猴子引下山来,吸引游客。通过喂食的办法诱导和驯养,猴子逐渐不再怕人,无所顾忌地在游客面前讨食、嬉戏。
这群猴由一左臂伤残的雄猴统帅,每年10月至12月是雄猴争王的季节。1986年11月中旬,这群野猴间展开了一场争王之战。猴群中有一只强壮的雄猴与残臂猴王之间的格斗一直持续了整整四天。
它们抱在一起从崖上滚到崖下,从树上打到地下。残臂猴王左前额被撕下约二寸长的一道口子,血流不止,但它仍不退却,一直争斗到不分胜负时,才共为统帅,互不侵犯。
1987年10月初,争王之战再起,二猴王一举打败残臂猴王,把原来猴王的妻妾们统统占为己有。被打败的猴王很难在自己曾经的领地里继续生活,只得流浪在外成为孤家寡人,体验猴类社会的世态炎凉。
“猴王走路喜欢把尾巴高高翘起,一副很威风的架势,找到食物,猴王最先得吃,只有等它吃饱了,其他猴子才敢过去吃。”李达说,猕猴的世界等级分明,猴王享有绝对的特权。
黔灵山公园面积426公顷,有白象山、檀山、大罗岭等6座主要山峰。目前,在公园范围内分布的半野生猕猴数量大约有800只,这些猴子都是从最初“占山为王”的30多只猴子中繁衍而来。
目前黔灵山公园内的猕猴家族潜伏着4大“帮派”。群1分布在战壕,约有200只;群2猕猴的数量最多,达到了300多只,这一猴群强势霸占着土帝关;群3分布在上动物园石梯右侧山,约有200只;群4这一帮派规模最小,只有大约100只猕猴,它们的势力范围主要集中在上动物园石梯左侧山。
在我国,四川峨眉山等一些风景区有猕猴可以亲密接触,但在市区能看到敞养猕猴的,仅有黔灵山一处。黔灵山猴也因此名气很大,被称为“灵猴”,成了游客到贵州、贵阳必看的旅游项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