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虾中晚养殖,气温相对较高,肌体细胞酶的代谢比较活跃,按理说,各方面的气候条件都适合对虾快速生长,但小编经常收到养殖朋友的反映,对虾吃料慢,不上料!并有些伴有空肠胃的情况!让很多养殖户感到很困惑!那么对虾吃料慢是怎样的机理呢?吃料慢还有哪些原因呢?我们在平常的养殖过程中该如何预防与应对吃料慢的困惑呢?
对虾正常的吃料量
前期在20天的时候,南美白对虾吃料是每10万苗吃料5斤料第30天的时候,每10万可以吃到10斤料在4070天之间,虾的投饲率每天3%,即每天喂3餐的话,就是每餐1%的投饲率,也就是说有4000斤虾的时候,应该吃上40斤料每餐当然这是人工实验的数据,在生产上有点上下浮动是很正常的,有的情况,每天的投饲率在5%的也大有所在。
造成对虾吃料慢的原因
1、水体硬度过低造成蜕壳缓慢或蜕壳不遂:
对虾脱壳导常的一个根本原因首先就是水体的硬度造成的,如果池塘水体的矿物度不够,水体的缓冲力差,无论如何换水添料,都很难保证对虾获得正常长速,有些大虾,看似个体大也不重称,原因也在于水体的矿物度不够,这一点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否则就会易出现软壳症,对虾出现厌食、慢料。
2、池底溶解氧不足、出现氧债导致加不上料
溶解氧是池塘的第一生产力,池底溶氧不足,不是藻类不旺、供氧不足这么简单。在高温和池塘水体溶解的有机物过多,控菌的方法不对,菌相分层会成水体营养分层,水体营养分层造成溶氧分层而引起池底发热、泛底,导致对虾活力差、泳无力、吃料慢、增料减料情况变化较大、肌肉白浊等情况的出现。
3、弧菌感染,肝肠功能受到侵害
由于气温升高,中晚茬虾是弧菌爆发的季节,对虾易出现体表粘滑,黑鳃,有白便、须尾红、肠红、断须的的情况大多情况往往就是弧菌感染引起的。造成肝肠功能的损伤及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
4、肝肠内毒素累积,造成慢性中毒性慢料
中晚茬虾不但气温高,光照也相对强烈,易造成水体藻类生长过旺,水体菌藻营养失衡而造成败藻,池塘有害菌藻毒素增多,对虾出现反应迟缓,泳无力,有少量空肠空胃和耗底,食料但不增料等情况。由于温度过高反而造成对虾代谢功能的降低,对虾肝胰脏排毒析毒能力下降,造成肝肠道毒素累积,消化吸收机能受阻,饲料营养转化吸收利用率低。
对虾吃料慢、不上料如何处理
(1)缓加料、多喂菌
天气差时,减料或停料,避免饲料污染。平时坚持使用丁酸乳杆菌拌料,有利于打造肠道有益菌群,提高抗病力,解除对虾体内毒素。
(2)勤排污、多换水
养殖中后期需勤排污,配合换水和补菌,改善水质环境。加点新水,在阳光充足时泼洒点光合细菌、生物解毒酶、复合芽孢杆菌、生物底净。
(3)注意保肝、少应激、多修复
肝脏是对虾重要器官,在对虾饲料中加入胆汁酸,1g胆汁酸拌一公斤料。能够有效促进对虾吃料,保护对虾肝胰腺,排出肝胰腺毒素,预防肠炎偷死白便。养殖过程中,应激和损伤是经常发生的,高位池高密度养殖更是如此。天气多变时注意抗应激,雨前雨后及时抗应激,补充微量元素。修复对虾适应外界的环境变化。
对虾慢料是一个综合因素引发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养殖的中后期,此时对虾食料较多,如出现慢料不增料的情况,也变意味着每天的投入成本在增加,产出效益在降低,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