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型经济的发展目标,服务型经济的主要内容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2-29 22:49:04

自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作出系统部署之后,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邮储银行6家国有大型银行相继传达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并结合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的做好“五篇大文章”,明确新一年的工作重点、发力方向。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2024年,商业银行将通过统筹用好贷款、债券、租赁等多种金融工具,完善全链条、全周期综合金融服务格局,加强对新科技、新赛道、新市场的金融支持,促进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成长,加快培育新动能、新优势。”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叶银丹在接受《金融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站在新一年的起点,银行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目标更加清晰、方向更加明确。受访专家认为,支持科技创新、服务普惠群体、推动绿色发展将是这一年银行机构的重要着力点。

  加大科技创新支持力度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科技创新置于做好2024年经济工作的首位。中国银行研究院分析认为,这既是对我国当前科技创新发展现状的深刻把握,也凸显了科技创新作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关键引擎的重要定位。

  为做好研究科技金融这篇大文章,银行机构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持续优化科技信贷体制机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索。

  针对传统信贷模式难以满足科创企业信贷需求的困境,中行深圳市分行构建科创企业评估模型,采用大数据、人工智能手段与财务和征信等传统评价指标相结合,进而综合评分得出评估结果。在此基础上,该行构建起以1.5亿条知识产权数据为核心的量化评价体系,打造科技金融业务贷前触客、贷中审批、贷后管理的有效工具,全面提升科技金融服务质效。截至2023年底,该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近2000亿元,服务科技企业客户近5000户。

  “除了优化评估方法之外,银行机构还应组建针对科技创新服务的专营机构或专业的服务团队,针对科技创新企业的特点与发展生命周期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叶银丹表示。

  四川沃轮电气制造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集中式快递充电站、新能源储能系统设备的研发、制造和运营业务的高新技术企业。邮储银行自贡自流井区支行服务团队上门调研,了解到企业经营状况和金融服务需求,并制定专属贷款方案,随后发放1500万元贷款,有效缓解了企业因科技研发和扩大生产导致的资金链紧张局面。

  从各行表态可以看出,2024年,科技创新领域将迎来更多信贷支持。例如,中国银行表示,该行2024年将进一步支持科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优化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邮储银行表示,要把主要金融资源投入到实体经济领域,高质量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为普惠金融发展注入新动能

  眼下,我国已经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这无疑对银行机构的普惠金融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近期,国务院印发《关于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为普惠金融未来发展以及银行机构的落地实施指明了方向。

  “如何在科技的赋能下,为普惠金融注入新的发展动能,是中行深圳市分行努力探索的一道命题。”中行深圳市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该行持续推动普惠金融数字化、标准化、综合化转型。如今,普惠金融服务渠道得到拓宽,服务效率有效提升,特色产品持续创新。

  在多数业内人士看来,数字技术引领将是补齐金融机构在普惠金融服务质量、效率等方面短板的有效方式。近年来,随着征信体系建设的推进,信贷数据之外的“替代数据”也开始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据介绍,“小微通”等产品正是深圳地方征信平台推出的征信产品。中行深圳市分行依托“小微通”,通过“画像数据 银行信贷产品规则”匹配优选,推出线上贷款产品“小微速贷·银税贷”,力图畅通企业融资渠道。

  同样,在青海,一个致力于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题的“甘霖工程”正在如火如荼地落地实施。在“甘霖工程”中,“网格化管理 金融服务”模式探索了基层社会治理和基层金融服务融合的新途径。截至2023年9月末,邮储银行青海分行通过“甘霖工程”走访个体工商户及企业2910家,已发放个体工商户贷款71户,放款金额8726.94万元,完成建档120户。

  “下一步,我们将加速宣传和落地‘甘霖速贷’产品,完善融资信息服务平台,按照‘一个项目、一套方案、一个团队、一抓到底’的项目闭环管理要求,通过‘甘霖工程’金融服务行动,深入市场,为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邮储银行青海分行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银行机构应通过继续投入资金和人力,加强技术赋能,提高信用评估系统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在降低信用风险的同时,扩展贷款服务。此外,银行机构将不断创新贷款产品,更好地适应普惠客户群体的需求。例如,可以研究开发更多种类的短期贷款、小额贷款、个人贷款等,以适应不同客户的金融需求。”叶银丹认为。

  提升绿色金融业务质效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绿色金融作为推进“双碳”目标战略的重要抓手,已成为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的重要手段。同时,发展绿色金融业务也为银行创造了可持续的商业机会。

  中行深圳市分行以“十四五”绿色金融规划为战略统领,不断完善“1 1 N”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厚植特区沃土,做绿色金融的先行探路者和深入践行者。目前,中行深圳市分行积极搭建绿色金融服务体系,落地涵盖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消费、绿色贸易融资等多元化场景的多项绿色金融业务,并实现多个“首笔首单”。截至2023年底,中行深圳市分行整体绿色贷款余额超1300亿元,绿色债券承销规模超45亿元,引绿色金融活水浇灌深圳高质量发展成绩斐然。

  专家认为,作为“五篇大文章”之一的绿色金融,将为推动“双碳”战略实施提供重要保障。将绿色发展理念融入服务实体经济的具体实践,探索服务国家碳减排目标和绿色发展战略的路径、措施,必然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接下来的重要方向。

  中国银行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该行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持续完善绿色金融顶层设计,把绿色发展理念内化于全行经营管理与业务发展的各个环节,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绿色可持续的新动能。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