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岩崎灌园《本草图谱》,合欢
2.植物与饮食
蒌蒿又叫“泥蒿”,冬天用来炒腊肉,在江西等地是一道名菜。它拥有蒿属植物特有的清香,如汪曾祺所说:“即食时如坐在河边闻到新涨的春水的气味。”
但在古代,蒌蒿常见吃法是炖鱼。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对“蒌”的解释只有简单的一句:“草也,可以烹鱼。”魏晋时的江东,蒌蒿多用于做鱼羹。而从唐代起,这种植物被认为能够解河豚之毒,宋代人吃河豚时都会放蒌蒿。所以,苏轼那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其实说的是一道菜。别忘了,苏轼可是一个美食家。
魏晋时期的名士张季鹰,因为秋风起而想念故乡的菰菜、莼羹和鲈鱼,连官都不做了。他说,人活着,最重要就是开心,岂能为了功名利禄而背井离乡千里之外?令张季鹰想念的莼菜羹,的确是当时的一道名菜,时人认为可与北方的羊酪(用羊乳制成的一种食品)媲美。莼菜一般到了秋天就不堪食用,但在张季鹰老家吴中地区,莼菜在秋季也同样软嫩鲜滑。“莼鲈之思”,也成为后人表达思乡之情时常用的典故。
3.植物与染料
南方人都喜欢将栀子花种在院子里,夏日的栀子花香,令远方的游子最为想念。在汉代,栀子花的主要作用是染色,那是栀子花的单瓣品种,能够结出橙黄色的果实。汉武帝将龙袍改为黄色,黄色受到皇室的推崇,而栀子在当时是处于垄断地位的黄色染料。所以司马迁《史记》记载,家中若种有千亩栀子,其富可匹敌千户之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