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植物与气候变迁
两汉时期,淇水之畔的淇园(河南鹤壁市淇县)曾有过茂盛的竹林。《史记》和《后汉书》记载,淇园之竹曾用于治水或制作弓箭。但北魏时期郦道元在《水经注》里说,他来到淇水之畔,没有见到任何竹林。这是什么原因呢?
从东汉到魏晋南北朝,中原地区正在经历中国历史上的极冷时期,尤其是郦道元所处的时代,正值魏晋南北朝时的第二个冷锋。即便是六月天,大同一带也经常下雪。生于热带和亚热带的竹子无法在这样寒冷的气候里生存,所以郦道元才没有看见竹林。他看到的只有荩草和萹蓄,与《诗经·卫风·淇奥》里“瞻彼淇奥,绿竹猗猗”说的一致,这里的“绿竹”不是绿色的竹子,而是荩草和萹蓄两种植物。在《本草纲目》和《植物名实图考》中,这两种植物一前一后排列,都是受到《诗经》的影响。
6.植物与图谱
古代植物图谱在绘制之初主要讲求实用性,使人易于识别。其中一些不仅准确,而且精美,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观赏性,例如明代王磐《野菜谱》、清代吴其濬《植物名实图考》等。
日本的本草学长期深受中国影响,进入江户时代后,随着《本草纲目》和西方自然科学相继传入,日本本草学开启新的纪元,一批杰出的本草学家不断涌现,具有独创性和实用性的本草学、博物类著作也相继刊刻,这其中就包括不少精美的图谱,例如岩崎灌园《本草图谱》、细井徇《诗经名物图解》、毛利梅园《百花画谱》。《诗经名物图解》是公认的《诗经》配图类的巅峰之作;而《本草图谱》的绘制是先画出白描,然后请画工逐一上色,以达到最好的效果。这些图谱既有西方博物学之精确、又有东方文人画之趣味,给人以审美的愉悦和享受。
〔日〕岩崎灌园《本草图谱》原图,天门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