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黄勇
第二个韩信,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那个淮阴侯韩信。胯下之辱、独当一面、多多益善等数十个成语典故,就出自他的故事。
韩信是淮阴县(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与彭越、英布并称为汉初三大名将。
由于韩信的故事广为传播,在此我们不再详细讲述,仅简要说说。
韩信画像。
韩信为刘邦夺取天下立下汗马功劳
有韩姓研究者考证说,韩信的祖父叫韩伦,父亲叫韩臣颜。
韩信出身贫寒,而且常常蹭饭吃。照现在的观念来看,韩信穷成那样,再怎么的把地种好也饿不死,但他偏不,成天无所事事,游手好闲,又胆小懦弱,被人欺负,甘受胯下之辱。
项梁起兵后,韩信前去投奔,做了一个小兵。项梁死后,韩信转属项羽,做了一个小官郎中。他多次给项羽献策,但人微言轻,项羽都不理睬他。
韩信转投刘邦,还是没得到重用。其间,他结识了刘邦手下的谋臣萧何,萧何对他另眼相看。
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很多将领觉得没有前途,跑了。韩信也觉得没想头,背起包包,连夜拍屁股走人。
萧何发现后,跟着去追,上演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千古佳话。
回到汉营,在萧何的举荐下,韩信做上了大将军,提出了“攻占关中,还定三秦,东向以争天下”的战略,为刘邦夺取天下指明了方向。
在楚汉争霸战争中,韩信发挥了卓越的军事才能。他挥师北伐,先平定魏国,又背水一战击败代国、赵国,降服燕国,形成南北夹击楚军之势。
公元前203年,刘邦拜韩信为相国。韩信领兵攻打齐国,打下临淄,在潍水之战中全歼20万楚军。
韩信功劳卓著,给刘邦写信,暗示刘邦给他名分。刘邦很气愤,但想到要依靠韩信打天下,就封韩信为齐王。
项羽派人去游说韩信反汉联楚,三分天下称王齐地。
韩信说,当年我在你手下多年,不仅没有得到重用,而且我的话你不听,我的计谋你不用,我才绝望地离楚归汉。现在汉王刘邦重用我,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怎么可能背叛他呢?
公元前202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40万人,把项羽10万楚军围困在垓下(今安徽灵璧县南)。
韩信用计,叫汉军晚上高唱楚歌,楚军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项羽自刎而死。
刘邦害怕韩信做大,收夺了韩信的兵权,改封他为楚王,建都下邳县(今江苏邳州市东)。
吕后与萧何密谋,暗中诱*韩信
公元前201年,有人向刘邦告发说,韩信要谋反。刘邦把韩信抓回洛阳,赦免他的罪过,贬为淮阴侯,留在京城居住。
韩信对此很是不满。公元前200年,韩信昔日部将陈豨被封为代国相国,进京觐见刘邦,去拜见韩信。
韩信把陈豨引入密室说,加入将来有一天你被逼谋反,我一定在京城助你一臂之力。
公元前197年七月,刘邦的父亲刘太公去世。刘邦召陈豨进京,陈豨称病情严重,没有进京。刘邦更加怀疑陈豨要造反。
九月,陈豨果然起兵反叛,自立为代王。刘邦亲率兵马前往平叛,韩信托病没有随从。
韩信一方面暗中派人给陈豨送信说要在京城协助他,另一方面准备组织人马起事。结果,这事被人告发到了吕后那里。
吕后与萧何密谋,由萧何把韩信骗到长乐宫,在钟室*死韩信,并诛灭三族。于是有了成语“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韩信之死,有个说法。据说,刘邦曾经对韩信允诺:“见天不*,见地不*,见刀不*。”
所以,吕后抓住韩信后,为了不破坏刘邦的誓言,把韩信吊在钟室(不见地),四周用布遮挡(不见天),用竹片(不见刀)把韩信戳死。
韩信的墓地有3座。据说,分别葬着韩信的头、身子和衣冠。
今山西灵石县南焉乡高壁村的韩信墓,葬着韩信的头。
明朝万历版《灵石县志》记载,吕后*死韩信后,派人把韩信的头送给刘邦。刘邦当时已经平息陈豨,班师回朝,在此处见到韩信的头,就将其葬在这里。
今陕西西安市灞桥区新筑镇新农村的韩信墓,葬着韩信的身躯。
今江苏淮安市淮阴区的韩信墓,葬着韩信的衣冠。
韩信有无后代活下来,如今难有定论
韩信死时年仅36岁。他死后被灭三族,那他到底还有没有后代活下来呢?
如今,在两广一带,有很多韦姓人以韩信为祖先,自称是韩信后代。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种说法是,韩信一共有3个儿子,韩信被*后,他的大儿子和三儿子改姓韦,逃到现在的广西地区隐居;二儿子改姓卓,从朝鲜逃到了日本。
另一种说法是,据京兆堂《韦氏族谱》记载,韩信被*时,他的小儿子韩潆才3岁,被门客藏了起来,幸免于难。
后来,韩潆被托付给萧何。萧何写了一封信给南越王赵佗,让人带着韩潆到南越,请赵佗收养。
为躲避刘邦的追捕,韩潆去韩姓的一半,改为韦姓,名为韦云际(又名韦天保)。赵佗不仅收养了他,还分封土地,让他当上土夷长。
800年后的隋末唐初,广西上林县智诚洞,记录有岭南韦氏大首领世袭家族的事情。
明朝人来元成写的《樵书》记载说,广东有韦土官,这些人是韩信的后裔。
明清时,一些韦姓人将姓氏改成韩姓。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汉武帝灭南越后,没有发现韩信后代的线索。历史上屡次姓氏普查,也没有发现韩信后代的任何信息。
现存族谱大都是明清时修订的,其中不少是牵强附会。记载韩信有后代的《峒溪纤志》《滇南新语》等书籍,编撰于清朝,不是史书。
韩信所在朝代的《史记》和后来的信史《汉书》,都证明韩信被灭族,没有后人存活下来。
【下期关注】
相比前两个韩信,第三个韩信的故事就丰富多了,而且其子孙对后世影响力巨大,请看韩姓(16)。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