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六种情绪是什么,人的八种基本情绪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5 08:28:21

最近,电视剧《小舍得》热播。

女儿欢欢竞聘班干部落选,情绪很不好。

妈妈(宋佳饰)得知情况后,安慰欢欢。

她用切身的体验,告诉欢欢一个秘密:

她说自己的父母离婚后,她心里也特别不舒服。

她知道,虽然爸爸妈妈分开了,但是他们对自己的爱仍然存在。

她告诉女儿,无论遇到什么情况,身边还有爸爸、妈妈和亲人、朋友们一直在关心她、守护她。

经过妈妈的开导,欢欢终于开心地笑了。

那么,现实生活中,如果你遇到不开心,情绪得不到宣泄,你要怎么办?

张维扬出版的《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将会给你答案。

人的六种情绪是什么,人的八种基本情绪(1)

张维扬,北京大学心理学硕士、澳门城市大学心理分析学博士、中美精神分析联盟(CAPA)中方会员、国际意象体现和梦的工作学会会员,资深心理咨询师、10年临床心理治疗经验。

那么,生活中有哪些比较常见的情绪?这些情绪从何而来?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情绪?我们如何看待和应对这些情绪?

01 焦虑:你的有效边界在哪里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作者张维扬指出,焦虑有三个特征或属性:

第一,指向未来;第二,是人们对于不确定感的一种抗拒性的反应;第三,所指向的事情总是人们试图回避的。

焦虑的反应一般有以下三种表现:第一种是紧张,有些人会持续地紧张;第二种是心烦意乱,心情比较烦躁;第三种是可能坐立不安。

焦虑可以极大地调动内在能量和内外资源,触发一些有效行为,引导人们做很多事情以避免担心或害怕的事情的发生。

焦虑使人们保持对环境的敏感,适度的焦虑会让人们做出对自身发展有益且有效的行为。

那么,焦虑在什么情况下会成为问题呢?第一种情况,不能确立有效的边界。

作者张维扬在书中举例说,比如,你喜欢上一个人,想向对方表白,但并不知道对方是否会接受自己。

所以,你产生了焦虑感——要是我表白了,被拒绝了怎么办?

万一对方不仅拒绝我,甚至还奚落我怎么办?

这时,由于无法控制对方的反应,而对方的反应又是你非常在乎的事,你就很容易越过边界。

也就是说,你并没有做自己能做的事情,而是单纯地把能量放在期待或担心对方的反应上,这就是越界。这时你应该重新确立边界。

你要确定什么是自己可控的。比如,你可以通过对方的朋友了解对方的喜好,你也可以通过改善仪容、衣品提升自己的形象,把自己变得更有吸引力。

这些都是你能做到的,也就是把控制的对象转化为自己。

第二种情况,不能转化为有效行为。

焦虑不能转化为有效行为时,就像一颗滑丝的螺丝,有心无力。

你白白承受焦虑带来的痛苦,却不能将之转为有效的行为,这就使焦虑本身变成了一个问题。

比如,第二天有一个重要的面试,前一天晚上本应好好休息,精神饱满地参加面试,但是由于担心对自己来说非常重要的面试结果,你反而彻夜难眠,第二天精神萎靡,面试状态不佳。

第三种情况,不能觉察内在动机。

比如,你觉得这份工作很好,其实只是因为你喜欢这份工作的某个特性而已。

可能只是由于这份工作符合你的兴趣或者工资高,或者工作内容具有创造性。

但是,符合你的兴趣、工资高或具有创造性的工作并非只有这一项。

所以,当我们为某件事情焦虑的时候,可以问一下自己,自己的内在动机到底是什么。

进一步觉察自己的内在动机后,你可能会发现你要的只是成功,进而你会想到其实有很多条道路可以让你取得成功,正所谓“条条大路通罗马”。

焦虑具有非常重要的功能,即可以被转为有效的行为。那些无法转化为有效行为的焦虑,可能会成为新的问题。

因此,缓解焦虑情绪需要做到以下三点:第一,重新确立有效边界;第二,转化为有效的行为;第三,觉察内在动机。

02 抑郁:人类特有的高级情绪

抑郁情绪与通常所说的抑郁症不同。

抑郁情绪,人皆有之,每个人都会在生命的某些情境下产生抑郁情绪;而抑郁症在主观感受的痛苦强度以及持续的时间上,与抑郁情绪有着明显的不同。二者在医学诊断上有严格界定。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作者张维扬指出,抑,即压制;郁,意为忧愁、愁闷,抑郁就是忧愁的情绪逐渐地积累。总之,抑郁就是情绪的流动性变差。

"沉浸在抑郁情绪中的人通常自我价值感比较低,并且这种低自我价值感并不是特定针对某件具体的事情。"

抑郁有三个特点:第一,低能量,什么都不想做;第二,低自我价值感,全盘否定自己;第三,充满无望感,对改变现状不抱任何希望。

抑郁的这些特点,导致了一个严重的后果——高风险的出现。高风险主要指自我攻击的倾向。

抑郁的形成可能与两个方面的原因有关:

第一,有些人过于在意外在的功能,而忽略了自己的感受。

第二,有些人无法调和自身的各种角色和所有角色之外的自己的需要。

“抑郁可以触发人们对自己的观察、了解和反思,有可能让人们重新调整生命的目标,确立一种意义感。”

作者在咨询过程中提到一个案例:一个来访者在离婚之后独自抚养女儿,把所有的精力都用在培养女儿成才上,完全放下了自己的需要。

十多年后,女儿很争气,被国外的一所名校录取。

可是,就在女儿离家后不久,来访者便陷入了非常严重的抑郁情绪,甚至一度想要采取一些极端做法。

通过沟通,作者了解到,离婚时,她的前夫曾质疑她能否把女儿培养成才,那个时候她心里就憋了一口气。

从那时开始,她生命的唯一目标就是把女儿培养成才,证明给前夫看。

这样一个指向外在的目标一旦达成,她就会陷入非常深的空虚和对自我价值的否定。

她开始陷入自我怀疑,难道我的生命就是为了此事?

所以,她觉得自己的生命没有意义,无人喝彩。

其实,她的生命本身很精彩。

但是,她要求有一个外在的人——她的前夫来给她喝彩,这为她的抑郁埋下了种子。

因为她把自身价值的评判权拱手让人,而且是送给了一个并不认可她的人。

通过一段时间的沟通,她逐渐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了自我调整。

抑郁情绪给她带来的痛苦,促使她寻求外部资源的帮助,使她逐渐发现自己的内在价值,找到自己生命的意义。

03 愤怒:修复受阻的连接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作者张维扬指出,愤怒有四个特点:

愤怒的第一个特点是具有较高能量。

愤怒的第二个特点是总是在寻求释放,但这种释放往往会受阻。

愤怒的第三个特点是,总要指向外界的人或事。

愤怒,往往是因为对方的行为强烈地偏离了人们的预期。

所以,人们在表达愤怒时可能会说:“你怎么能这样!”

愤怒的第四个特点是具有强流动性。

"表达愤怒实际上是在尝试修复受阻的连接,寻求内心与外界的一致。"

愤怒的内在机制主要由两点构成:

第一,愤怒是失控感、失联感、无助感的一种阳性表达;第二,愤怒具有附着蔓延的特点,愤怒一般由一个具体的事件触发。

你可能听过这样的话语,“我忍你很久了,这件事情我忍无可忍了”,然后,对方把新仇旧恨全部翻出来,倾吐而出,最终彼此不欢而散。

这样的表达可能会给双方的关系造成不可修复的破坏。

也正因如此,很多人既害怕别人的愤怒,也很害怕表达自己的愤怒。

他们知道自己一旦开始表达愤怒可能就会控制不住,难以收场。

不节制地表达愤怒,可能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回的后果。

04 悲伤:帮助我们回归内在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作者张维扬谈到,如果你回顾从小到大无数次的悲伤经历,也许会发现,它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与失去有关。

比如失去了心爱的玩具、与最要好的朋友分开、失恋、亲人的离世……这些事件带给你强烈的悲伤,甚至让你认为生命的某一个部分也被悲伤带走了。

这就是悲伤的第一个特点:悲伤往往指向过去,往往和某个丧失或某个无法挽回的结果有关。

这个特点实际上包含悲伤的三个要素:悲伤指向过去或指向既定事实;这种既定事实都与某种失去有关;引起悲伤的失去或造成的结果往往是无法挽回的。

悲伤的第二个特点是能量往往比较低。

带有悲伤情绪的人已经认识到这件事情无法挽回,做什么都无济于事。

悲伤这种情感不是单一的,在体验上,它往往包括了沮丧、失望、气馁、孤独、内疚等。

从能量的角度来说,悲伤也在寻求流动和转化。

悲伤的弥散性比较强,它就像一张网,像水或沼泽,让人很容易陷进去,又难以走出来,这也正是悲伤的第三个属性。

很多时候,你不需要也不能消除悲伤,这也是人们对待悲伤应保持的态度。

比如,失去亲人的人,如果再次回到曾经与亲人一起去过的地方,或者碰到一起吃过的食物时,可能这种悲伤会马上再度袭来。

表达情感,这是悲伤情绪的第一个功能;第二个功能,使生命在心理层面连续和完整;第三个功能,帮助人们回到内在。

当然,对自己进行深入了解和发现的过程可能会让人比较痛苦,但这对自身的心理成长和自我发展来说很重要。

05 恐惧:一切负面情绪的来源

“恐”一般指向未知的事物,也就是不知道自己怕的是什么,更多的是主观感受,“惧”往往是在想、在盘算。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作者张维扬指出,恐惧有四个特点:恐惧是一种对危险和失控的反应;恐惧在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开始弥散;恐惧往往会引发预测式的心理反应;恐惧往往是其他让你难受的情绪的原发情绪。

恐惧的首要功能是锚定注意力。人们在感到害怕的时候往往非常专注。

大家可能都有过这种体验:由于脑中不断盘旋着让你害怕的事物,这种感受会自动引发你保护自己的动机。这就引出恐惧的第二个功能——触发行为。

恐惧引起的最常见的行为就是回避性反应,也就是逃跑;逃不掉,就只能去面对、去战斗;逃不掉又无力战斗,人们就可能进入一种木僵的状态,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吓傻了”。

其实这无非是在通过这种状态,缓解自身的恐惧。这就好像大脑中心的保险丝被烧断了,人们就不再继续恐惧了。

06 喜悦:生命存续的报偿系统

喜悦的情绪是一种让人舒适的情绪。

“悦”,更靠近感官,往往指通过感官的刺激,比如悦耳、悦目等直接由感官通道获取的愉悦体验;而“喜”则更靠近心理或精神,正所谓“人逢喜事精神爽”。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作者张维扬指出,喜悦情绪的特点是,其带来的最普遍的反应是让人感到放松;往往会伴随着兴奋且协调的内在感受;在处于喜悦情绪时,人们比较容易与外界环境、与他人建立更好的连接。

喜悦和获得某样东西或安全感有关。当得到了什么或感觉比较安全时,人们就比较容易产生喜悦的情绪。

如果想要有喜悦的情绪,第一种方法是尽力追求想要的东西,与更多的人建立一种良性的连接;第二种方法是调整目标,使它容易实现。

“喜悦是生命得以存续的报偿系统”。

生命的动力系统有一个重要的驱动力,即生活中有一些能让人们喜悦的人、事、物。

如果人的内在价值体系、反应体系或所有内在观念,都符合自然规律,在生命中感到喜悦的时间就会更长。

相反,你如果有很多偏执的、错误的观念,可能在现实中就会处处碰壁,面对更多痛苦的情绪。

喜悦本身又是一个检验系统,检验你对世界的认知是否正确。

07 结语

《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一书采用情绪ABC理论、分析心理学、情绪建构理论,从认识情绪、了解各种不同的情绪开始,从能量、身体、信使、状态、动机五个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情绪,最后学会应对情绪,处理关于情绪的认知误区,接纳情绪,重新收听情绪背后的需求与信息,让情绪敏感成为一种天赋,而不再是困扰。

本书在结构布局、核心理念、实践方法上有很多原创内容,并特别注重实用性,在具体的情绪应对措施上将会给您一些易操作的方法。

人的六种情绪是什么,人的八种基本情绪(2)

如何释放情绪?《情绪,请开门:放出困在情绪中的自己》作者张维扬指出:

第一,当观察自己或他人的某个行为时,可以尝试通过观察这一行为的能量水平,也就是透过行为观察情绪,分析究竟是什么情绪驱动了这个行为。

比如,一个原来有很多兴趣爱好的人突然什么都不做了,是不是遭遇了什么导致他的能量降低的事情,或者发生了什么事情使他的情绪状态转为抑郁?这对于在早期识别周围人的抑郁症倾向很有帮助。

第二,在发现情绪后,因为能量或情绪往往由观念驱动,所以,又可以通过能量看系统,找到反应系统以及支撑它的观念。

行为、情绪、观念构成了一个对外在产生反应的精神系统。

主客边界模糊时,就容易引起负面情绪。

尽人事听天命,人们可能就不会对整件事产生太多太强烈的难受情绪。

成功者往往更擅长设置能通过努力实现的目标,并不断实现这些目标。

总之,了解了这些观点之后,我们就可以通过行为看到情绪,然后再通过情绪看到内在观念系统,从而更好地认识情绪、认识自己。

作者:华千千,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一个用笔记录生活、用文字记录时代的70后,读万卷书,行千里路,享喜悦生活。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