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和拟人,都是古诗词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善于使用比喻和拟人,可以令诗词的意象更加生动和形象。
比喻,简单来说,就是甲物比乙物。比喻有三个要素:主体、喻体、譬喻词。但是这三个要素未必都同时出现。比喻也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
拟人,即把某物比作人,这种修辞方式常见于咏物诗词。下面,老街从几首描写瀑布的古诗为例,区分一下比喻与拟人的不同。
一、李白瀑布诗,视觉上的比喻最为脍炙人口的瀑布诗,莫过于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首诗中,李白将瀑布比作了银河,这是将甲物比作乙物,上面说过,比喻有三种形式,飞流 是 银河,这种属于暗喻。
二、徐凝瀑布诗,视觉与听觉上的比喻写庐山瀑布的唐诗中,还有一首颇为著名,即中唐诗人徐凝的《庐山瀑布》:
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听觉上,诗人将瀑布的声音,比喻为雷声。视觉上,诗人将瀑布的外观形态,比喻为长长的“白练”。
落泉如白练,这种方式被称为明喻。
不过徐凝的这首诗却被苏轼称为恶诗,因此苏轼还专门作了一首诗来批评徐凝。
三、苏轼用借喻评价瀑布诗北宋元丰七年(1084年),苏东坡在庐山短暂驻留过一段时间。在这里他看到了陈令举《庐山记》,苏轼对于李白和徐凝的咏《庐山瀑布》进行了点评:
是日有以陈令举《庐山记》见寄者,且行且读,见其中云徐凝、李白之诗,不觉失笑。旋入开先寺,主僧求诗,因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东坡志林·记游庐山》)
我们看看苏轼的这首诗:
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惟有谪仙辞。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与徐凝洗恶诗。
这首诗中,也用了比喻。将瀑布比作银河是比喻,大自然被比作天帝,既是比喻也是拟人。
四、皇帝的拟人瀑布诗唐宣宗李忱忍辱负重,最后继承了自己侄子的皇位成为一个有点作为的皇帝。
在他落魄之时,为了避祸曾经云游四海,某日遇到黄檗禪師,二人同观瀑布,联句作诗云:
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
这首诗第一句省略了主语:瀑布,(瀑布)经过千岩万壑不辞辛劳。瀑布是自然现象,怎么会有劳苦的感受呢,这里给瀑布赋予人的性格特征,是一种拟人的手法。
苏轼那首诗中,结尾写到:不与徐凝洗恶诗。洗,这个动词,令瀑布具有人类的特征,也是一种拟人的方式。
五、比喻的要素与分类前言里说过,比喻有三要素,主体、喻体、譬喻词;
比喻有分类,南宋陈骙在《文则》将比喻方式分为十种:明喻、隐喻、类喻、简喻、详喻、引喻、话喻、对喻、博喻、虚喻。
现代人简单分为三种:明喻、暗喻(隐喻)、借喻。通过比喻三要素的分析,可以看出三种比喻的不同,还是用上面几首瀑布诗来作例子。
1、明喻
本体、喻体和譬喻词都出现,
徐凝的那首诗中,前三句可以简化:落泉 如 白练,主体 譬喻词 喻体。
明喻常见的譬喻词:“如、似、像、同、犹......,即甲像乙。
2、隐喻
隐喻,也叫暗喻,主体和喻体的关系比明喻更进一层,为什么这样说呢?
隐喻用“是、成、变“”为等譬喻词,或者直接省略譬喻词,简单说甲家就是乙。
李白诗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主体 譬喻词 喻体:飞流 是 银河。
有省略了主语的暗喻,例如陆游《卜算子·咏梅》:零落成泥碾作尘。省略了:梅花。(梅花) 成 泥;(梅花) 作 尘。注:一个主体,对应两个以上的喻体,叫做博喻。
也有省略了譬喻词的暗喻,例如辛弃疾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 (是) 春江。而李煜的则是明喻: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愁 似 春水。
3、借喻
比隐喻(暗喻)又进一层,本体与喻体更加密切。在特定的语境中,直接用喻体表示本体。
借喻的特点:而本体与譬喻词都隐藏,只有喻体出现。
苏轼的这首诗:帝遣银河一派垂。也是借喻
帝遣银河。直接将瀑布称为银河,是借喻。大自然被称为天帝,也可以看作一种借喻。
徐凝的瀑布诗中:虚空落泉千仞直,雷奔入江不暂息。雷奔,瀑布声直接用雷奔声代替,也是借喻。
结束语拟人和比喻是诗词创作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比喻可以让诗中意象更加鲜明生动,拟人则赋予景物以人格特征,可以婉转抒发诗人的情感。
老街自己练习时,也常用这两种技法,例如这首《绝句-江柳》用拟人:
脉脉望江柳,春心属阿谁?当时荫庇浅,未肯赠相思 。
又如《唐多令·读邓剡词有感》中的比喻:
落日浪淘沙,寒声雁字斜。看秋江、飞叶芦花。王谢风光零落尽,叹归燕、入谁家?
柯梦忆京华 ,浮荣薄似纱。数兴亡、月影朝霞。唯有一襟哀郢泪,流不尽、在天涯。
浮荣薄似纱,有譬喻词的比喻;数兴亡、月影朝霞,没有譬喻词的比喻。
@老街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