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表达了什么情感,邹忌讽齐王纳谏大概讲述了什么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06 17:20:52

邹忌讽齐王纳谏表达了什么情感,邹忌讽齐王纳谏大概讲述了什么事(1)

中学时代曾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觉得文中最为佩服的人当然是主人公邹忌,能够以小见大、由私及公、从家到国,一番宏论,真乃善察、善思、善言者也。

如今再读此文,在感佩邹忌善谏之余,更为感佩的是善于纳谏的齐威王。虽然文中着墨不多,只两句,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但我却觉得有千钧之重。一个“善”字,便透出其闻过则喜、从谏如流的恢宏气度。须知要是搁在某些心胸狭隘的国君那儿,听到邹忌这一番说辞,脑子里不知要冒出多少问号:“你家里小事能够和国家大事相提并论吗?”“你不如徐公美,难道是要影射我不如哪个国君吗?”“你觉得我受的蒙蔽多,那说明你对我有很大意见哦!”“你叫大家跟我提意见,是想让我在群臣面前出丑吧?这不会损害我的威信吗?你邹忌到底是什么居心呢?”“要是跟我提的意见,我没法改或改不好怎么办?”……明乎此,便知此一“善”字之难得也。

更为难得的是,齐威王接下来的行动,下令的对象不仅是“群臣”,还包括“吏民”,其征求意见范围之广,凸显其胸怀之大。对“面刺”者上赏,对“书谏”者中赏,都还算是“规过于密室”,保全的国君的面子,维护了国君的尊严,给予奖赏已是十分难得的了。对“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当然,这种“谤讥”、牢*,应该是实事求是的不满,而绝不应该包括无中生有的造谣诽谤、胡说八道),都还给予下赏,那更是让人惊叹:这需要多大的“坚定自信”和“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呀!

因此,就凭历史记载的这两句,我就觉得齐威王真是一个聪明睿智、自信自律的君主,足以青史留名了!说他聪明睿智,那真是一点就透,迅速判断而且想得透彻、虑得深远,能够择善而从;说他自信自律,至少坚信自己没有颠覆性、根本性错误,愿意正视自己的缺点、改进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完善自我。这与“监谤”而“*之”,让“国人莫敢言,道路以目”的周厉王形成了多么强烈的对比啊!

齐威王的这个决策后果怎么样呢?文章说:“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可见人无完人,齐威王确实还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才会“门庭若市”。但正因为确实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而不是走走形式、做做样子、摆个姿态,就更显得难能可贵。而要做到“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那更是难上加难。这简短几个字的背后,需要下多大的决心、做多少的工作才能达到啊!试想,如果齐威王只是说说而已,并不是真心实意地改过,或者一看到“门庭若市”的形势就吓住了、后悔了、暂停了,或者改了又犯,那又怎么能够达到最后“虽欲言,无可进者”,以至于“战胜于朝廷”的显著成效呢?

有感于此,我觉得邹忌是善讽者,更是幸运者。非遇明君如齐威王者,邹忌的巧舌如簧,恐怕也只会弄巧成拙:轻则疏远,中则罢官,重则*头,又哪来流传千古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呢?

**说,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如今,重读《邹忌讽齐王纳谏》的些许感想,意在为广大党员干部分享也。

(作者单位:重庆保税港区 )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