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红塔区聂耳铜像 曾永洪 摄
作者 何燕 中共云南省委党史研究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
1934年春,田汉决定写一个以抗日救亡为主题的电影剧本,在他刚完成一个故事梗概和一首主题歌的歌词时,就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入狱。另一位共产党员、戏剧家夏衍接手将这个故事写成了电影剧本,聂耳主动要求为田汉写就的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谱曲,并于1935年4月在躲避国民党政府追捕转道留学日本途中完成了曲谱定稿。
田汉所写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原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
前进!前进!前进!
聂耳在谱曲的过程中,经过反复推敲,把原词的末尾“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飞机大炮前进。前进!前进!前进!”改为“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这样的修改,增加了叠句,最后三个“前进”,以铿锵有力的休止符煞尾,增强了强烈、饱满、明快的音乐效果。田汉后来在《影事追怀录》中说:“聂耳同志的作曲把这短短的几句话处理得非常豪壮明快和坚决有力。他的曲子充满着饱满的政治热情。在全国人民忍无可忍,迫切要求反帝抗日的时候,这几个简单的音节恰恰表达了千万人民的心声。”
1935年5月24日,电影《风云儿女》在上海金城大戏院首映,片头和片尾处,《义勇军进行曲》两次响起,激荡人心,引发全场观众齐声跟唱……随着电影在全国热映,《义勇军进行曲》以其高昂激越、铿锵有力的旋律和鼓舞人心的歌词被广为传唱,成为中国人民争取自由解放的民族战歌,鼓舞着中华儿女在外侮面前勇敢坚强、团结一心、共赴国难。随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面展开,其影响更远远超出中国,享誉海外,成为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国际战歌。
1949年,选定国歌的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6月,新政治协商会议筹备会在北平召开,筹备会议第六小组负责拟定新中国的国旗、国徽、国歌方案。8月,由郭沫若等人起草的《征求国旗国徽图案及国歌词谱启事》经*、*修改审批后,分送《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天津日报》等各大报纸连续刊登了8天。截至8月24日,筹备会收到有关国歌的稿件350多件。经过慎重讨论,决定向群众广泛征求反映后再作最后选定。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设立由55人组成的国旗、国徽、国歌、国都、纪年方案审查委员会。截至当日,第六小组共收到应征国歌632件,歌词694首。
9月25日,*、*在中南海丰泽园主持召开国旗、国徽、国歌、纪年、国都协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马叙伦等主张暂用《义勇军进行曲》代国歌。在讨论将《义勇军进行曲》确定为新中国国歌是否需要修改原有歌词时,代表们意见并不一致。一些委员建议将原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等词句作一定修改,一些委员则以法国的马赛曲为例,认为这首歌曲是历史性的产物,为保持其完整性,词曲最好不作修改。*和*也赞成不作修改的意见。经过讨论,该议题获一致通过。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案,以《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代国歌。
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接着他按动升旗电钮,伴随五星红旗冉冉上升,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第一次在天安门广场响起。自此,饱含着中华民族的百年苦难,承载着中国人民自强不息民族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作为新中国的国歌,激励着各族儿女昂扬奋进,走上社会主义建设征程。
此后,《义勇军进行曲》作为国歌的地位以法律形式逐步得到明确和强化。1982年12月,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决议。恢复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是《义勇军进行曲》”正式写入宪法。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法》,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国歌的奏唱场合、奏唱礼仪和宣传教育进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