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敬诚直谨慎廉明"是雍正四年七月,雍正帝亲笔挥写赐给十三阿哥的。
十三阿哥死去后雍正帝撰写了《哭怡贤亲王二首》作为纪念;
宗室屏藩重,朝端柱石崇。持身为正直,应物本虚公。青史经天略,丹心贯日忠。衔哀为作诔,难与述丰功。
但乾隆四年,有一件案件就涉及到十三阿哥允祥。
乾隆四年十月初,宗人府议奏,康熙帝十六子庄亲子允禄与其子辈弘晳、弘升、弘昌、弘晈等人"结党营弘,往来诡秘"。
这就是爆发在乾隆四年的弘晳逆案,其中的子辈弘晳就是康熙朝太子胤礽之子弘晳。
康熙一直对自己的嫡长孙弘晳关爱有加,康熙五十五年十一月,宫中工匠按照大内式样,为弘晳偷制珐琅火链被流放。康熙帝对处理此案时,并未触动弘晳,对他采取了保护态度。这时弘晳其父太子胤礽已经被废,但他自恃弘晳受皇祖的宠爱,竟然丝毫不顾禁法约束,从一个侧面说明允礽父子的势力仍然令人生畏。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第二次废太子后,当时有人说:"皇长孙颇贤",康熙可能因"弘皙甚贤,故不忍立他子,而尚尔贬处允礽矣"。言及允礽可能再次被复立。康熙六十一年,畅春园的遗命中有:『嫡长孙弘皙封和硕亲王爵』
雍正继位后,在打击允祀允禟时,对允礽予以防范,还尽可能地加以笼络。允礽去世时,32岁的弘晳被封为:多罗理郡王。
雍正更是对弘晳多方关照:於郑各庄修盖房屋派出兵丁,想皇考(康熙帝)圣意,或欲令二阿哥前往居住,…今弘皙既已封王,令理郡王弘皙率领子弟於彼居住甚合。…弘皙择吉日移居可也…一切供用务令充裕,勿使弘皙艰难…
如果允礽不被废黜,弘晳则无疑是将承继大统。
乾隆帝本人也承认说:"且理密亲王(弘晳)幸而无过,竟承大统…?"
弘晳心有不甘。联络了允禄、弘普、弘昌、弘晈图谋篡逆。
弘晳在乾隆前“毫无敬谨之意”,乾隆说弘晳"自以为旧日东宫之嫡子,居心甚不可问。"在乾隆诞辰时,"乃制鹅黄肩舆一乘以进,朕若不受,伊即将留以自用矣。"弘晳的自大骄狂令人吃惊。
废太子允礽曾被大阿哥允偍使用巫术魇镇,而弘晳也笃信巫术,弘晳曾问巫师安泰"…皇上寿算如何,将来我还升腾与否等语…",这使乾隆帝据此认为他"心怀异志",同时,又发现弘晳"仿照国制",在府中设立内务府掌仪司等,这种做法乾隆帝认为,"俨然以己为圣尊"。
虽然乾隆帝继位后,对宗室成员予以宽大,用“尽亲亲之道”重获得上层的拥护。但"弘晳罪恶尤为重大"的实质让他快刀斩乱麻,迅速结案。弘晳革去亲王,圈禁地由原郑家庄府邸改于毗邻皇宫的景山东果园内。
不过,乾隆帝对该案的认识,应该有不断深化的过程。没有进行严厉打击与重处,是皇权已极度集中与强大。除对弘晳本人终身禁锢外,对其他人则多又予以任用。乾隆采取宽大之法,又缩小其影响,“敦睦一本”加强宗室团结。乾隆帝可能也不愿因弘晳案,使人们重提康雍之际储位斗争之事。
这场储位之争中,还涉及怡亲王允祥,怡亲王允祥第四子--宁郡王弘晈被从宽保留王号。以"秉性愚蠢,向来不知率教,伊父怡亲王奏请圈禁在家",的怡亲王允祥长子--弘昌被革去贝勒爵位。
表面上乾隆将此案宽大处理,但这种案件,哪一个皇帝又会掉以轻心。乾隆震怒的谋逆案件其实让乾隆看到了很多,跟随弘晳的两个重要从犯都是怡亲王允祥的儿子,两个儿子跟随弘晳谋逆,而子女这种亲密关系往往来源于父辈的交好。反向推去,怡亲王和废太子之间的关系有多深!怡亲王允祥和废太子之间到了那一步!怡亲王允祥是真心的对待雍正吗?
雍正说允祥“凡有进启王之书札物件,一物一字皆不隐朕,呈送朕览。将物件必求朕择而收之,朕留一二,其余发出者,王仍给还本人,一物不受。其字启呈进朕览处,亦不令一人知之。”是允祥的谨慎小心救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