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产频道报道,随着气温的升高,闷热天气增多,再加上很多老板开始下地笼卖虾,导致池塘底部泛起,水质变差,龙虾爬边、上草很严重,各地陆续出现死虾,这时需要适当的加水、换水,配合一些药物,来预防病情。
这时,加水、换水技巧就显得很重要,万一操作不好,还起反作用。
首先谈加水,早春气温低,3月、4月上中旬,我们建议保持低水位,有利于水温的提升,小龙虾生长快。但进入4月下旬以来,尤其是湖北地区,气候比较闷热,小龙虾频频缺氧,爬坡、上草、聚边、不下水,这时需要加深水位。正确做法是:每天加水不要超过10公分,一周之内逐步把水加满。小龙虾对水温、水深和压力很敏感,加水过大过快易造成应激反应。
一、加外河水的,要注意打听最近有没有灭螺、附近是否有养鸡场、养猪场、化工厂等,这些废水一旦加入虾池,会导致虾发病死亡。
二、加井水的,出水口要朝上喷洒,下面可放置一门板或大泡沫板,让空气中氧气溶入,否则缺氧时有时加井水反而会起反作用。井水最好化验一下,含铁量高的丶亚硝酸盐高的尽量一次不要加太多。
再谈谈换水,我们建议小龙虾池保持适度的换水,有利小龙虾的生长。
一、切忌大排大灌,每次换水以1/4——1/3为宜,最多不超过一半。最好是一头进,一头出,保持水位的稳定。
二、换水时间以早晚为宜,早上四点到六点,晚上六点到八点,可以给水体补充一些溶氧,同时促进小龙虾的摄食。
最后,水位加深后,要适当增加投喂量,否则一旦水浑,会导致水草腐烂而加重浮头缺氧,加重病情,可以在晴天适当的泼洒全能或黑能 靓水或FS活力菌来净化水质,撒众草乐 草立健壮草护草。(再次提醒一下:来年水草千万不要种在沟底,而是种在沟两边浅水处,这样水草的寿命明显延长,死虾情况也会少很多。
池塘套换新水是水产养殖池塘管理的重要工作,无论是常规鱼还是虾蟹养殖,都能够改善水质、促进生长。实际生产中,套换新水方法得当,无疑对养殖生产是有益的。如果套换新水方法不得当可能会导致养殖户损失。
有的塘口水被用于秧田灌溉,水深从原来深水减少到几十公分,由于高处的雨水汇聚流入口塘,使水深恢复。流入的雨水里有从秧田溢出的,有些是从施过肥葡萄园果园里流来的。肥水?农药水?导致河蟹、龙虾陆续死亡。
有的塘口的水源方便紧邻河道,因连日雨水,水位得以提高到可以给池塘供水,所以一次性从原来的浅水位加深水位。加水后发现河蟹、龙虾陆续死亡。
池塘套换新水每次的量最好不超过池塘中水的20%,如果过多,可能会使池中水质和水温带来超过养殖水产品适应程度的变化。大量的外来水改变了池塘水的环境,造成了虾蟹类的应急反应。
长期干旱会使水源变成死水,造成水质破坏,突降暴雨也可能给污染企业到来污水大量排放的机会,所以在进水前,要对水源水质进行测试,也可以试水,虽然试水成功,也要在进水的整个过程中密切注意水源水质的变化。
排换水管理在养殖的过程中,无论是高位池、土池、还是水泥池,除了特殊的原因如优质水源欠缺、或处理水条件不足、或换水量少的絮团模式,其他条件下,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下,排换水对养殖来说,还是一个非常有效的管理措施。上述所提的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是指目前开放式排换水养殖方式,还被许可的情况下,那么排换水是可以纳入管理水质的有效措施中。排换水作用上就是将不好的水质排出去,将好的、新鲜的水源换进来,从而达到优化水体养殖环境的目的,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也是通过换水导致单方水体养殖产量比较低的一种管理措施,这种管理方式,得有较好的资源条件。
前期少换,中后期相对多换。水好少换或不换,水开始有恶化多换(但有条件)。水色浓时,晚上排底水加水,白天排中上层水,晚上加水。使用投入品后,要酌情保持水质稳定,暂时不能排换水,也很少加水。一般情况,排水可以快排,但单次加水的量不可过多。如需要,可以分多次逐步加入。有集污后底排污的、或吸污的,最好多排底水。
通常,通过排换水的方式来优化水质,如果遵循“积极防控、合理干预、关口前移”的原则,也就是通过防微杜渐的方法,来达到目的的话,那么排换水就有了“主动、被动”之分。主动排换水,在于及时或主动发现问题或把握趋势,以致及早采取排换水(或结合其他方式一起)方式来干预或将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阶段。这就是一种比较好的方式,即主动换水。当水质恶化(如藻败),这种时候确实需要换水,又有优质水源或预处理的水源,但比较被动,即被动换水。
由于加入的新水(需具备条件,水资源以及蓄水池等预先处理条件),但可能会存在温度、盐度、病原等风险。无论是主被动换水,都需要对水源进行预先消毒、曝气、净化等处理后,方可使用,或者说有优质的水源存在。同时加水新水过多,可能因在水温上与原池水存在较大差异,势必引起返底等次生危害,如果还有盐度上的差异,过大还可能会引起养殖动物、水体的菌相、藻相等发生剧烈变化。从而引发又一重的次生危害。
(1)是尽量是水源的盐度保持与池水一致或大致相符,换入的水体保持清新。
(2)是控制换入水体的总量,换水过少,则达不到加水优化池水的目的,换水过多,则使池塘内的浮游生物等密度降低过多,也会引起水温的大幅变化,因此必须控制换水的总量,在主动换水的情况下,一般单次换水量在20-30公分为宜,若池水恶化,应视情况处理,如先排出原池一半或更多的水体,再平缓加入新水。并预先使用氧化剂连续轻量多次氧化底质,抑制底部微生物的呼吸,减少泛底的危害。
(3)是因温差引起的必然返底,可以通过适当必要的氧化剂预先连续轻量多次氧化底质,提高氧化还原电位、抑制底泥呼吸。从而减少对水体和养殖动物的影响和危害。
(4)换入的水体,原则上要求抽取水源中上层的水,这样的水体沉积物少,溶氧含量高,水温也与池水接近。
(5)换入的水体,应沿池水的上层水平线平缓冲入或出水口垫平板缓流,切忌不可从高处直接落下,以免过度引起底部沉积物、腐殖质泛起引发事故。
(6)换水时应先排原池的老水,尤其是底层水,排水视塘口情况(如形成环流)可快且能携带“部分污物”出去,换水新水的进水口必须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敌害生物等进入水体。
(7)换入新水后,增加或保持合适的透明度,如果透明度过高,可适当少量多次补肥、微量元素。
(8)掌控排换水的时间,比如选择在凌晨加水,光合作用微弱,起到一定的增氧作用,除非必要,白天应少加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