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每个周期内,都会有一个时间段,此时人们的心率升高,呼吸加快,眼球快速转动,因此被称为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又因其不同寻常、接近清醒,又被叫做异相睡眠或积极睡眠。
而多项研究表明:梦境就在此时产生但!
但令人惊奇的是,这一阶段与脑电波变化的时间完全吻合。
最终,经过反复试验,科研人员得出结论:脑电波的变化与快速眼动睡眠时期确是同一时期,梦境也确实在此产生。不过,学术界对于梦的解释目前为止仍旧没有定论。
1977年,哈佛大学的Hobson与McCarley曾提出了“活化-合成”理论,而这一理论广泛被人们接受,主要内容为:
脑干中有一个叫做桥脑的部位,在快速眼动睡眠期间会被激活,不断发出讯号刺激、活化脑的意识部份。
就像指挥部,命令记忆、情绪、感官等部分开始运作,使它合成一段有意义的梦。
但是,控制思考能力与逻辑思维的部分按兵不动,使得梦境通常不合逻辑。
并且,控制运动的神经元也处于休眠状态,使我们的身体不会随着梦境的变化而变化。
当然,也有例外,某些人、某些时候,人体运动神经元并未完全休眠,于是就出现了梦游的现象。
对此,东汉思想家王符曾说:“夫奇异之梦,多有收而少无为者矣!”
就是说,做梦或多或少总有原因可寻!
虽然我们仍旧不能说明梦的背后究竟是什么,但回过头来看,那个关于先天失明者的梦境研究,我们应当承认,梦的来源确是人们的所见所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