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程度的是人体被简化为器官。在祝耕夫《人类进化论》里,“沉默盒”打开的瞬间,一张异化的大嘴跃然于纸面上,盒子边缘镶满牙齿,咽喉处有只眼睛,软趴趴的舌头躺在盒子里,让人不寒而栗。
不过这些要建立在“写实”的基础上。在经典书籍《理解漫画》里,作者提到更加写实的人脸会让人识别为“他者”,而Q版人像会让人感觉可爱,因为它更加符合人脑中的虚化印象而代入自己。
2、时间的停滞感
我们都有过切身体验,如果心情愉快,时间晃眼就过了。但如果因为太在意一件事情,紧张焦虑,坐立不安,都能听见时间的滴答声。
反过来说,如果在客观上,刻意放慢事件发展的步调,充分展现无关紧要的细节,会在给人的主观上带来紧张感。
体现在漫画里,最简单的技巧是“场景重复”和“拟声词重复”。在中山昌亮恐怖漫画《不安的种子》里,《紧张感》这则漫画典型地演绎了这种停滞感。
一个女生躲在教室里,偷偷嗅着中意男生的书本,突然听见教室外传来脚步声,拉着朋友立马躲在课桌下。
这时分别用了两页“教室内”和“教室外”的重复画格来展现两人的对话,以及脚步声。
但脚步声在门口突然停止了。两人在犹豫许久后,从课桌下起身,决定打开教室门,这时翻页出现了一整页的画格:
在这里“场景重复”能够拖慢时间,而拟声词让注意力更加集中,还有种某个瞬间不停重复的感觉。
在条漫里,“重复场景”则改为“长画格”,以长纵深来拉长时间的体验。
(谷围南亭)
3、夸张显现的人物-“转角遇到爱”
恐怖电影里有种叫“突发惊吓”的技巧,即怎么用盒子装上鬼娃娃,在关键的时候再猛地拿出来。
震慑的关键点在于事前的遮挡,让人放松警惕,时间放慢,以及事后不明物体的突出。
在页漫中,遮挡可以用页面来遮挡,在前一页用见证者的特写镜头,限制读者信息量的输入,留下悬念,再在下一页用一整页或者跨页的画格去突出物体。
比如楳图一雄的《漂流日记》,女孩信一上学快迟到,但又得回家取忘带的饭盒,再往学校赶时,这时镜头压缩至脚的特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