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是《红楼梦》非常值得关注的词汇。主要与贾家兴亡和女儿离散相结合。
“三春”最早出现在贾元春的判词之中。
“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秦可卿死后给王熙凤托梦,也有提到。
“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
那么,“三春”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三春”,具体有三个意思。
一,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
二,指春季的第三个月,季春,也叫暮春。
三,指三个春天,即三年。
曹雪芹在《红楼梦》里郑重提到“三春”,以上三点意思都有。
但最为关键的是借“三春”来影射贾探春。
贾家四春,元迎叹惜。
由于贾元春出生在大年初一,那天正赶上立春,便不以男子“玉”字为排行。第四代女儿统统以春为名。
元春为大,二为迎春,三为探春,四为惜春。
“三春”就是贾探春。
但是,“三春”这个说法背后的隐喻,还要更加复杂,需要更多的拓展理解。
比如“三春怎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这里最要注意“三春”和“虎兕”的意思。
三春可以理解成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意思是贾元春比三个妹妹都强。
但是,要注意贾探春和贾元春才是同父姐妹,又都是被嫁做了帝王妃。
贾元春是嫡出,贾探春是庶出。元春起点远比探春为高。结果却身败名裂香消玉殒。
贾探春出身和远嫁都不如姐姐元春。最终却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彻底翻身,与贾元春的结局形成兴亡的鲜明对比。
贾元春一手好牌打坏,贾探春却一手烂牌打好。
如此一来,“三春怎及初春景”,作为对比就是指贾探春和贾元春无疑。
根据贾探春的判词,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诗第二之《交趾怀古》,以及秋爽斋的陈设隐喻,杏花签“日边红杏倚云栽”几个线索来看。贾探春日后远嫁虽悲,结局却意外名震海外。她先是如娇杏一样母凭子贵做了王妃。后来儿子当国王她为太后,结局尊荣无限,福寿几十年。
她房中大官窑的盘子里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就是福寿的伏笔。
反观贾元春没有得到佛手隐喻的福寿不说,反而判词图画是佛手没变种前的香橼。
香橼的特性是内里辛酸苦涩,代表心有不甘。
贾元春省亲回家哭哭啼啼,抱怨皇宫是“不得见人的去处”,可见不甘心的委屈。
结果她也是[恨无常],不到三十岁就香消玉殒被皇帝赐死(并非续书说的43岁)。
关于元春之死,整首判词写得清楚,就是像五月榴花神潘淑一样无脑卷入权力斗争,成为了牺牲品。
更具体的则通过《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中的“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暗示皇帝与贾家君不仁臣不忠,才是最终败亡的关键。
这里的“三春”尽管可以解释成迎春、探春和惜春三人。但作为姐妹,贾探春与贾元春的对比才最有效果。
至于秦可卿托梦说的“三春去后诸芳尽,各自需寻各自门”。
从时间来看,并不是指三年。
秦可卿死的时候,薛家才来贾家不到两年。
从原文线索来看,薛家前后在贾家呆了八年,林黛玉则是十年。
这在妙玉的五年梅花雪水和(分瓜bān)瓟斝”茶具上“宋元丰五年四月眉山苏轼见于秘府”的小字体现的清楚。
当时薛家来贾家已经五年,还剩三年就是金玉良姻成功,也是贾家抄家的时候。
而宋神宗元丰年号,就是八年。不多赘述。
秦可卿死的时候,元春还没有省亲,距离最终结束还有五六年。显然她说的“三春”并不是指三年,同样还是指贾家四姐妹。
一,元春、迎春和贾探春三人相继出嫁,死的死,离开的离开,贾家大观园中群芳彻底离散。
二,贾迎春、贾探春和贾惜春各自离开贾家后,群芳离散。
三,无论三春包含谁,都有贾探春。
贾探春既是“三春”,也出生在季春和暮春的三月初三。
从探春的判词和风筝谜语来看,贾探春出嫁时间也正是在三月清明节前后。
据此就能知道,从贾探春出嫁开始,贾家彻底进入凋敝离散之时。
没多久贾母病倒,贾宝玉被迫以续弦之礼迎娶薛宝钗冲喜,可惜贾母当天用行动诠释她反对金玉良姻的决心,撒手而去。
刘姥姥雪下抽柴故事就影射了这一点。
贾母一死,不久贾家树倒猢狲散,惨被抄家。
可能有人奇怪林黛玉哪去了?
看过君笺雅侃红楼文章的朋友肯定知道,君笺雅侃红楼的观点是林黛玉和贾探春二女同嫁海外异国为王妃,并很快在当年的八月中秋泪尽而亡,是为“冷月葬花魂”。不多赘述。
综上,《红楼梦》里三春作为兴亡的伏笔,主要是指贾探春。她的出嫁成为贾家和贾元春的悲剧起点。
贾家失去最优秀的贾探春,就像被抽空了精气神。何况林黛玉一同远嫁,连续命的“人参养荣丸”也没了。不死又如何?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文|君笺雅侃红楼 插图|清代画家孙温《绘全本红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