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课本上会出现一些比较细小的知识点,不容易被,但是也会出现在试卷中
因此,这部分还是要当一回事进行学习的
今天口袋给大家整理了高中生物课本边角料知识点,都已经总结出来了
必修一
1.(12页科学前沿)1990年,科学家发现支原体可能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
2.( 23页与生活的联系)盐析过程中蛋白质结构没有发生变化;鸡蛋煮熟后,蛋白质空间结构改变发生变性(高温使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变得伸展、松散容易被蛋白酶水解,因此吃熟鸡蛋更易被消化)。
3.(32页)脂质分子中氧的含量远远少于糖类,而氢的含量更多(2013年新课标一卷中涉及到:脂肪转化为糖类时,主要增加的元素就是氧)。
4.(32页)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促进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5.(33页课后拓展题)葡萄糖可以口服和注射,但蔗糖只能口服而不能注射。主要原因是葡萄糖是单糖,可直接被细胞吸收利用;蔗糖是二糖,细胞无法直接吸收,而且血浆中没有分解蔗糖的酶,而消化道中有蔗糖的相关酶。
6.(35--36页)细胞中绝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形式存在;也参与组成复杂的化合物,如:叶绿素的组成元素有C、H、O、N、Mg(胡萝卜素:C H;叶黄素:C H O);血红蛋白的组成元素有C、H、O、N、S、Fe。
元素归纳:糖类、脂肪、固醇:C H O; 磷脂、核酸、ATP、NADPH、NADH:C H O N P;蛋白质:C H O N(P S)
7.(37页小结)蛋白质、核酸和多糖(高中阶段的三种生物大分子)分别以氨基酸、核苷酸和单糖为单体,相对分子量很大。(注意:脂肪可以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但不属于大分子,无单体组成)
8.(38页知识迁移)种子晒干过程损失的主要是自由水,干种子高温烘烤出的水珠的来源主要是结合水,结合水破坏后的种子不能萌发。
9.(40页问题探讨)科学家用电子显微镜清晰地观察到细胞膜之前,已经确定细胞膜的存在了。请问科学家是怎样确定细胞膜的存在的?
①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动物有明确的边界;
②物质进出细胞受到控制(如:向某细胞中注入伊红染料,发现细胞外始终不呈红色)
10.(41页相关信息)哺乳动物红细胞核逐渐退化的意义:为能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更多的空间。
11.(41页)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
12.(41页小字)细胞癌变过程中,有的癌细胞膜上会产生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等特殊蛋白质。
13.细胞膜的功能:
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
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具有相对性);
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不是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
14.(43页拓展题)用台盼蓝染色来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只有死细胞会被染成蓝色,主要原因是细胞膜丧失选择透过性。
15.(45页)内质网的功能:蛋白质的加工,以及脂质的合成。
16.(46页相关信息)硅肺:硅尘被吞噬细胞吞噬,但细胞的溶酶体缺乏分解硅尘的酶,而硅尘却能破坏溶酶体的膜,使细胞死亡。
溶酶体的作用:含有多种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器,吞噬并*死侵入细胞的病毒或病菌(思考:被溶酶体分解后的产物去向有哪些?)。
17.(47页)细胞骨架是由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细胞骨架的功能:维持细胞形态,保持细胞内部结构有序(与细胞分裂、分化以及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等密切相关)
18.(49页图)内质网膜可内连核膜,外连细胞膜。(各种生物膜成分和结构相似,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和协调配合)
19.(50页与社会的联系)透析型人工肾代替病变的肾脏行使功能时,利用了细胞膜的什么特点?选择透过性
(50页拓展题)溶酶体内含有多种水解酶,为什么溶酶体膜不被分解?可能原因是:溶酶体膜在结构上比较特殊,经过修饰后(如糖基化)不会被水解。
20.(55页)细胞既是生物体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生物体代谢和遗传的基本单位。
21.(56页课后练习)拍摄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的显微照片就是建构了细胞的物理模型 (×)
22.(必修一58页自我检测)
(1)鲜肉立即做熟,肉会很老,鲜肉过一段时间后再煮,肉反而鲜嫩,主要与细胞内的溶酶体提前把一些大分子物质水解有关。
(2)用显微镜观察无色且未经染色的细胞,应该把视野调暗些,可换成平面反光镜和小光圈。
23.(必修一61页)成熟的植物细胞,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称为原生质层。原生质层的选择透过性取决于细胞膜和液泡膜。
24.(64页 拓展题)轮作(农民在同一块田里有计划地更换作物种类来种植)的意义:
①改善土壤肥力(充分利用土壤养料);②减轻病虫危害等。
间作(间行种植,高矮搭配)的意义:
①增加光合作用面积,提高光能利用率;②充分利用土壤中各种养料;
③减少病虫危害的发生。
25.(68页小字)在细胞膜的外表,有糖蛋白(糖被),消化道和呼吸道上皮细胞表面的糖蛋白有保护和润滑作用,糖蛋白常作为受体蛋白,与细胞识别(信息交流)有关。细胞膜表面除含有糖被外,还含有糖脂。
26.(71页)主动运输的意义:保证了活细胞按照生命活动的需要,主动选择吸收所需的营养物质,排出代谢废物等。
27.(72页旁栏思考题)人体的白细胞能吞噬入侵的细菌、细胞碎片及衰老的红细胞,这是细胞的什么作用?对于人体有什么意义? 这是胞吞作用,属于人体的防御功能,有利于细胞代谢的正常进行。
28.(83页右边学科交叉)酸既能催化蛋白质水解,又能催化脂肪和淀粉水解
29.(84页实验)建议用淀粉酶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用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原因:温度(高温)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自然分解的速度;酸本身也可以作为无机催化剂催化淀粉的水解。
30.(87页科学技术社会)溶菌酶能溶解细菌的细胞壁而抗菌消炎,常与抗生素复合使用;加酶洗衣粉中的酶不是直接来自生物体,而是经过酶工程改造过的,稳定性更强。
31.(88页左下角图)ATP的组成元素有C、H、O、N、P
细胞中绝大多数需要能量的生命活动都是由ATP直接提供能量的(只是绝大多数,不是所有)。
32.(93页小字)线粒体一般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但也可以定向运动到细胞代谢旺盛的部位。
33.(93页)对比实验有两个或以上的实验组,结果在事先都未知,探究某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34.(94页)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35.(94页和103页相关信息)呼吸作用产生的还原氢,其实是NADH,而光合作用产生的还原氢是NADPH,两种物质不同,不能混用。
36.(96页拓展题)鸟类和哺乳动物需要维持体温的恒定,主要是靠细胞呼吸产生的热量来维持,一般不是由ATP水解来供能的。
酵母菌细胞破碎离心后,可分离成甲乙丙三部分,甲只含细胞质基质,乙只含细胞器,丙全有。加入葡萄糖溶液,在有氧条件下能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只有丙。原因是细胞质基质的无氧呼吸在有氧时难以进行,而且也不产水;葡萄糖又不能直接进入线粒体。
37.(99页右上小资料)一般情况下,光合作用利用的光都是可见光(不能利用紫外光);叶绿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
38.(106页拓展题)夏季晴朗的白天的中午,有些植物会关闭气孔,CO2吸收减少,这直接限制暗反应;而早晨和黄昏,光照较弱,直接限制光反应。
39.(108页)松土有利于植物根系有氧呼吸从而更好吸收矿质元素(同时也能促进微生物有氧呼吸产生更多CO2利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40.(111页实验)相同时间内,物质扩散进入细胞的体积与细胞的总体积之比可以反映物质运输的效率(注意:运输效率不是单位时间的扩散深度)
41.(112页)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三种: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但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不包括这三种(原核细胞只能进行二分裂)。
42.(114页技能训练)个体较大的单细胞动物,细胞出现多核,有利于控制细胞;细胞内出现伸缩泡,有利于增大细胞膜表面积,便于物质交换。
43.(116页实验)植物根尖分生区在显微镜下的特点:细胞呈正方形,排列紧密。由于取材的根尖分生区细胞,一般都是连续分裂,分裂是随机而不同步的,所以可以通过统计各时期的细胞占细胞总数的比例(要注意取多个样本再取平均值),来估计各个时期占整个周期的比例。
44.(必修一118页)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分化概念的外延不是单细胞生物)。
45.(122页)衰老细胞的特征:
(1)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但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
(2)细胞膜通透性功能改变,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累积;
(4)细胞中多种酶的活性降低;
(5)呼吸速度减慢,新陈代谢减慢。
46.(124页)在成熟的生物体中,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都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细胞凋亡的意义:①利于个体的正常生长发育;
②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
③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47.(124页拓展题)白细胞与红细胞的功能不同,凋亡的速率也不一样,白细胞凋亡的速率比红细胞快得多。
48.(126页图)致癌病毒能够引起细胞发生癌变,主要是因为它们含有病毒癌基因以及与致癌有关的核酸序列。它们感染人的细胞后,将其基因组整合到人的基因组中,诱发人体细胞癌变,如ROUS肉瘤病毒等
49.(126页)人和动物细胞(正常细胞)的染色体上本来就存在着与癌变有关的基因: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50.(126页小字)癌症的发生并不是单一基因突变的结果,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累积,因此老年人的患癌率较高。
必修二1.(5页相关信息)在孟德尔提出对分离现象解释的假说时,生物学界还没有认识到配子形成和受精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孟德尔根据实验现象提出的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对存在,在配子中单个出现,是超越自己时代的一种非凡的设想。
2.(18页相关信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染色体复制后,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的原因是此时每条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各是一条长的细丝,呈染色质状态。
3.(18页)减数第一次分裂与减数第二次分裂之间通常没有间期,或者间期时间很短,染色体不再复制(但中心体还要完成一次加倍)。
4.(21页实验讨论)比较同一时刻同一种生物不同细胞的染色体特点,来推测一个精母细胞在不同分裂时期的染色体变化情况。这一做法能够成立的逻辑前提:同一生物的细胞所含遗传物质相同;增殖的过程相同;不同细胞可能处于细胞周期的不同阶段。
5.(25页想像空间)子代从双亲各继承了半数的染色体,双亲对子代的贡献是不一样的。受精过程中仅精子的头部(主要是细胞核)进入卵细胞(因此受精卵的染色体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而DNA母方提供多于父方)。
6.(30页)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证据:
①摩尔根和他的学生们发明了测定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相对位置的方法;并绘制出第一个果蝇各种基因在染色体上的相对位置的图;
②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用特定的分子(能被带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7.(31页拓展题)人的体细胞有23对染色体,但能出生的三体综合征患者的种类极少,原因可能是发生这类染色体数目变异的受精卵不能发育,或在胚胎早期就死亡了。
8.(34页资料分析)人类的X染色体和Y染色体无论在大小和携带的基因种类上都不一样,Y染色体只有X染色体大小的1/5左右,携带的基因比较少。
9.(36页)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一种显性伴性遗传病,当女性的基因型为XDXD、XDXd时,都是患者,但后者比前者发病轻。男性患者的基因型只有一种情况,即XDY,发病程度与XDXD相似。
10.(42页问题探讨)遗传物质的特点:遗传物质必须
①结构稳定,
②能储存大量的遗传信息,
③可以准确地复制,
④遗传给下一代等。
11.(44页)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
12.(46页思考与讨论)选用细菌或病毒作为实验材料研究遗传物质的优点:成分和结构简单,繁殖速度快,容易分析结果。
13.(46页思考与讨论)艾弗里和赫尔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的共同思路是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地直接地去观察它们的作用。
14.(52页)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证明DNA的复制是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的。
15.(53页旁栏思考)在DNA半保留的实验证据中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分子的方法:因本实验是根据半保留复制原理和DNA密度的变化来设计的,所以在本实验中根据试管中DNA带所在的位置就可以区分亲代与子代的DNA分子。
16.(54页)DNA分子的复制是一个边解旋边复制的过程,复制需要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基本条件。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由于篇幅有限,想要完整版留密码【生物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