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韩再芬因为主演黄梅戏电视连续剧《郑小姣》,摘下《大众电视》金鹰奖,一举成为闻名全国的大明星,观众来信如雪片般飞向安徽省安庆黄梅戏剧团——36年后的今天,回忆往事,她说:“那时没有破圈、跨界概念,但我实实在在意识到,戏曲借助新型媒体平台能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这一回,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韩再芬,为另一部代表作《女驸马》选择了国风漫画。
黄梅戏再次“破圈”,在长三角一体化的大背景下,还是沪皖合作的产品。
《女驸马》Q版周边。采访对象 提供
彼此成就,不是谁改造谁
8月下旬,经典黄梅戏剧目《女驸马》同名国风漫画作品,在韩再芬的家乡、中国黄梅戏之乡安徽安庆首发,同时登陆B站漫画、快看漫画、腾讯动漫、爱奇艺漫画等平台。《女驸马》漫画由上海新华发行集团旗下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联合安徽再芬黄梅文化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安徽漫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共同开发,根据韩再芬版舞台剧《女驸马》改编而成,由韩再芬担任艺术顾问。“一部传统女性的叛逆成长史,旧中有新。”李鹏程与韩再芬不约而同提到,“女扮男装冒名赶考、偶中状元误招东床、洞房化险为夷等情节,与网络穿越题材小说异曲同工。近乎离奇又在情理之中的情节变化,迎合了互联网一代的口味。”不过,韩再芬抗拒将《女驸马》漫画化形容为传统戏曲的现代表达,“这不是新的帮助老的,不是谁改造谁,而是彼此发现价值、发掘新元素,彼此成就。”“戏曲发扬与传承要与时代相融合。作为互联网时代迅速发展起来的动漫产业,正符合了时代背景,动漫是一种非常好的承载方式。”韩再芬说,《女驸马》漫画整合各方资源,携手打造国风音乐、国风漫画与动漫、短视频等作品,“借助流行文化元素及现代科技手段,让大家知道戏曲漫画原来可以这么‘潮’。”身为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副总裁、上海城市动漫出版传媒有限公司董事长,李鹏程说起《女驸马》头头是道,“小时候电台、电视,会不停放韩再芬等艺术家演唱的黄梅戏。”他坦言,伴随国内泛二次元用户规模高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动漫企业认识到,在创作过程中创新性地融入优秀传统文化元素,是实现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拿到《女驸马》漫画计划方案时,李鹏程以一个标准投资人的眼光审视这个黄梅戏IP价值,“除了黄梅戏与《女驸马》知晓度之外,韩再芬老师拥有自己的剧团,可以进行线下演出,我们计划在漫画后开展公共艺术教育活动,开发更多周边产品,完善内容供给侧建设。”《女驸马》改编为影视作品的事,也已经提上日程。为什么选择黄梅戏,而不是京剧、昆剧、越剧?李鹏程笑言,第一个做戏曲漫画的动漫企业首选IP讲求“与众不同”,“京、昆、越经典剧目众多,改编移植的作品也多。反倒是黄梅戏,剧目保持高知名度,又相对独立发展,留给衍生作品广大空间。”
《女驸马》Q版周边。采访对象 供图
上海领全国文化风气之先
漫林文化负责人张涛听着黄梅戏长大,“这次创作在脚本设计上跳出原始戏曲文本框架,将时尚、唯美等元素融入具体创作中,漫画人物栩栩如生,每个画面都精美无比。”韩再芬对漫画《女驸马》放权,没有要求张涛按照她本人的舞台形象进行设计,“戏服、戏妆保留黄梅戏特点就行。”韩再芬喜欢唱一首老歌《潇洒走一回》,“探索中有争议很自然。”选择与上海城市动漫合作,韩再芬预感会给《女驸马》带来新气象:“上海领全国文化风气之先。”1954年,以严凤英、王少舫为代表的老一辈黄梅戏艺术家携两台经典剧目《女驸马》《天仙配》,来上海参加华东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引起轰动,黄梅戏走向全国。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夸赞严凤英,像山野吹来的风。1959年,《女驸马》由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安徽电影制片厂携手搬上银幕,1955年《天仙配》、1963年《牛郎织女》电影,都有上海团队身影。这一次,韩再芬迎来了飒飒的冯素珍、酷酷的李兆廷、美美的公主。漫画《女驸马》将深入戏迷脑海的冯素珍等角色萌化,用戏曲 漫画的跨界组合吸引“90后”、“00后”。“安徽丰富的文化艺术资源,上海综合的产业推广运作平台,本身就是促进长三角一体化的要素资源。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李鹏程说,“沪晥首度联手合作推出的国风漫画《女驸马》,既是传统文化作品再创作的创新实践,也是长三角文化交流合作的新尝试。”
李鹏程(左)与韩再芬(中)。采访对象提供
紧接漫画,上海新华发行集团和城市动漫公司,将与安徽再芬文化、漫林文化共同筹建首个戏曲动漫创作基地,服务长三角,服务全国。在李鹏程的蓝图中,《女驸马》漫画将催生一整套由内容授权开发而来的盈利模式,包括作品售卖、演出输出、漫画版权授权,与安徽旅游相结合的文旅产品。近在眼前,由《女驸马》而来的微信、QQ表情以及戏曲漫画周边玩偶等衍生品,已摆上议事日程,今年长三角文博会期间,《女驸马》国风漫画以及相关文创衍生品有望亮相。
栏目主编:孔令君 文字编辑:孔令君 题图来源:采访对象供图
题图:《女驸马》漫画
来源:作者:诸葛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