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好的结局真的仅凭8岁的小英子一己之力完成的吗?
这场爱情里,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
德先叔是北京大学进步青年,兰姨娘是风尘女子。他们的结合放在现在就是北大毕业高才生娶了坐台小姐,而且这个坐台小姐还给老男人当过“二奶”。
这种惊世骇俗的爱情放在今天也是少见的新闻,更何况是94年前的民国(林海音1918年生人,小说里英子8岁,那年是1926年)。
兰姨娘能得到北大才子的爱,和自己姣好的面容,迷人的女性魅力是分不开的。
除了这些外在原因,就是女性自我意识的的觉醒。小说里有这么一个情节,德先叔借给兰姨娘一本书,易卜生的《玩偶之家》,兰姨娘看的入迷。
这本书是国民爆款,讲述资产阶级夫人反抗家庭,离家出走的故事。鲁迅先生曾经在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针对《玩偶之家》发表演讲《娜拉走后怎样》。
虽然主人公娜拉生活的国家不一样,但她的故事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依然引起全社会的巨大反响,因为那时女人的命运都是一样的,被男人供养,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
被男人供养的女人,没有被赋予人的权利,没有被公平对待。
结合自身的遭遇,兰姨娘一定会感同身受,她也是从大家族逃出来的,她也像主人公一样勇敢坚强。
德先叔称兰姨娘“密斯黄”(Miss Huang),并把这本书借给兰姨娘看,是想让兰姨娘真正认识到自己也是一个独立的人,自己要为自己负责。
身份卑微的兰姨娘,从来没有被男人平的的对待过,尊重过。她整个年轻的人生,都是围绕在“怎样取悦男人”中度过,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她唯一生存法则。
德先叔的鼓励和《玩偶之家》的启发让兰姨娘的自我意识终于觉醒,她崇拜德先叔北大才子学识和见识,更感激他让自己重新认识自己。
爱一个人,是爱上和他在一起的自己,兰姨娘喜欢这样的自己。
送别兰姨娘那天,兰姨娘剪了短发,打扮的像女学生一样,也许这样的她,和北大进步青年从更般配吧。
故事就这样结束了。很多人喜欢总结为,民国女性的悲哀。因为就连鲁迅先生在《娜拉出走后会怎样》都说,娜拉出走后只有两条路:不是堕落,就是回来。
但是我认为这不仅仅是时代女性的悲哀,放到今天依然有借鉴作用。
没有经济独立作为基础,反抗是多么无力。兰姨娘从妓院的苦海离开,嫁给施家老爷,没有得到幸福。从施家逃走,重获自由,也没有得到幸福。因为那时的她,既没有独立意识,也没有独立能力。
一个女人,不管是在旧社会,还是新时代,没有一技之长傍身,想要在社会上立足,都是艰难的事情。在现在的社会,两性关系中,想要有平的爱与尊重,就要有独立的人格作为基础。独立人格,靠的是独立的经济作为支撑。
成为一个独立的人,要么努力学习,考上名校,用知识改变命运。要么学一技之长,拥有一项技能。不管是考学还是学技术,都是为了拥有在社会上生存的真本领,不依赖别人而活的能力。
因为经济基础,永远决定上层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