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体系结构
7层网络体系结构记忆方法:
- 上三层(资源子网):
- 应用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核心层:运输层
- 下三层(通信子网):
- 网络层
- 数据链路层:网络由链路连接而成
- 物理层:决定数据传输的硬件
- 计算机网络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系统,早在ARPANET设计时就提出了分层的设计理念。
- “分层”可将庞大而复杂的问题,转化为若干较小的局部问题,而这些较小的局部问题就比较易于研究和处理,下面按照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将实现计算机网络面临的主要问题划分到相应的层次中:
- 采用怎样的传输媒体(比如网线)
- 采用怎样的物理接口(PC端的网口)
- 使用怎样的信号表示比特0和1
- 如何识别网线中的各主机(主机编址问题,例如MAC地址)
- 如何从信号所表示的一串比特流中区分出地址和数据
- 如何协调各主机争用总线(主线形式的网络现在基本已经淘汰)
- 如何标识各网络以及网络中的各主机(网络和主机共同编织的问题,例如IP地址)
- 路由器如何转发分组,如何进行路由选择
- 如何标识进程之间网络通信的问题,即解决对于服务器发来的信息,交给哪个进程处理的问题。
- 出现传输错误时(丢包、误码),如何处理。
- 制定各种应用层协议,并按照协议标准来编写各种应用,如支持万维网的HTTP协议,支持电子邮件的SMTP协议等。
- 通过应用进程间的交互来完成特定的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