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果经常挖耳朵,近期一直叫耳朵痛,妈妈一看发现耳朵里竟然长了几颗“痘痘”,去找大熊医生看诊后才知道,原来耳朵里的“痘痘”是外耳道疖肿。
引起外耳道疖肿的原因是什么呢?外耳道疖肿是外耳道毛囊或皮脂腺的化脓性细菌感染,多发生在外耳道外三分之一的软骨部,又叫局限性外耳道炎症。外耳道疖肿是一种多发病,好发于夏秋季,病原菌中以葡萄球菌多见,多为单个疖肿,也可为多发疖肿。主要病因:
挖耳损伤:使用消毒不严格或未消毒的采耳器械挖耳后,损伤外耳道皮肤,导致细菌感染。
脏水入耳后感染:洗澡或游泳时外耳道进入脏水,导致外耳道感染;喂(哺)乳方式不当导致奶水流入外耳道,使外耳道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引起局部炎症。
其他疾病诱发:儿童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局部受侵,引起外耳道炎症,形成疖肿。中耳长期流脓、外耳道湿疹等诱发。
外耳道疖肿的主要表现1.耳部疼痛。主要症状为剧烈的、类似脉搏跳动性的耳部疼痛,张口、咀嚼时尤其严重,常向头部放射。患儿常出现挠耳、哭闹等现象,又因儿童外耳道本身比较狭窄,疖肿发生后更不易被发现,以致病情加重。
2.外耳道软骨部有局限性红肿隆起,或在肿胀的中央有黄白色脓头,外耳道疖肿破溃后流黄色浓稠分泌物,病变严重者可致外耳道周围皮肤红肿、脱屑、皲裂等。
3.多数患儿会有发热或不适,由于年龄较小疏于表达,可表现为哭闹不止。
4.疖肿大到一定程度会导致外耳道阻塞,进而引发听力减退,若疖肿破溃,症状会有所减轻。
应该怎样治疗和护理呢?外耳道疖肿早期,如果疖肿位置靠外,可先对疖肿部位进行消毒后,使用硼酸滴耳液滴耳,还可使用双氧水进行外耳道冲洗,然后用棉签吸干,防止外耳道内细菌滋生,也可在疖肿处涂抹红霉素,必要时口服抗生素控制感染。
早期可采用热敷,热敷有助于炎症的消散。家长可利用热毛巾给患儿热敷,每天3~4次,疖肿如果破溃流脓,应及时冲洗,防止脓栓脱落阻塞耳道,导致引流不畅。
患病期间,嘱孩子不要游泳。洗澡洗漱时,可用干棉球塞入耳道口,防止水灌入耳内,如果有水进入耳内,可及时用棉签轻轻地擦干。
如何进行有效预防不要随意掏耳朵:因为幼儿外耳道黏膜稚嫩,极易发生破溃,有时掏耳朵操作不当,就会引起外耳道皮肤损伤,因此不要随便给孩子掏耳朵。
保持外耳道干燥:洗澡时或游泳后会导致外耳道积水,使外耳道局部皮肤软化,一旦被细菌感染,也会发生外耳道疖肿。因此,孩子耳部进水后及时使用棉签将水擦干,但要注意勿将棉絮留在耳内,防止感染。
及时清除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可用消毒棉签或碘伏棉签将外耳道的渗出液、脓液清除掉。如果未能将渗出液、脓液清理干净,可采用外耳道清洗以及负压吸引器吸引。
饮食注意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应选择清淡易消化的饮食类型,注意多摄入富含B族维生素的谷物、新鲜绿色蔬菜和水果等等,同时也要注意水的摄入。
最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外耳道疖肿一般持续时间较长,用药时间长,且容易反复,因此,坚持治疗十分重要,家长一定要鼓励患儿坚持、配合治疗,方能早日康复。
作者:重庆佑佑宝贝妇儿医院耳鼻喉科 陈静 刘妍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