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可以发展和扩大森林资源,提高森林覆盖率,同时也能改善生态环境,美化我们的家园。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植树节,我国的植树节则设立在每年的3月12日。
古代很多仁人志士都曾亲自投身于植树造林,北宋的苏轼在他的家乡眉山种下了三万棵雪松,林逋在西湖的小孤山上种过很多梅树。清代的左宗棠在嘉峪关附近平乱时,也曾命令部下栽种了三千里的杨柳。
正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下面分享五首描写种树的诗词,朴实的话语,却蕴含深刻的道理。
种树
唐代 · 于鹄
一树新栽益四邻,野夫如到旧山春。
树成多是人先老,垂白看他攀折人。
于鹄是唐代大历年间诗人,由于应举不第,便隐居汉阳,也常在幕府间奔走。他的诗歌朴实清新,多描写隐逸生活,这首诗就很耐人寻味。
正所谓大树底下好乘凉,栽种的树木长大后,可以让周围的邻居都能得益,自称“野夫”的作者,也感觉到自己仿佛焕发了青春。
前两句展现了作者与乡亲们和睦相处的情景,后两句抒写了作者的感慨。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小树苗长大后,种树人却已白发苍苍,只能默默地观看儿孙辈在树林里攀折、戏耍,心中则不断地慨叹时光匆匆,岁月不饶人。
种树
北宋 · 许景衡
幽谷青青树,移根倩尔栽。
只疑荆棘地,不称栋梁材。
岂为岁寒改,稍看春色回。
清阴惟海国,回首思悠哉。
许景衡是宋哲宗年间进士,他担任过御史中丞、尚书右丞,为人正直无私,后受童贯等人排挤,郁郁而终。这首诗借种树之事,表达出诗人不遇明主的悲叹。
一棵青青可爱的树苗,本来生长在幽深的山谷里,后来被人移栽到别处。幽谷中荆棘丛生,树苗在那里长大后,根本与栋梁之材不相称。
虽然天气严寒,但是诗人相信,它的本性不会更改,只要春回大地,小树必然还会显得青碧可人。诗人回首往事,他感觉只有靠近临水之地,树苗才能更展现出一派郁郁葱葱的景象。
信笔戒子种花木
南宋 · 许及之
种树还如种善根,自须积累付儿孙。
从人觅得能多少,争得成荫便满园。
许及之乃是宋孝宗年间进士,曾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晚年被贬泉州,并死于任所。这首诗充满深意,作者告诫孩子要多栽树,为后世积福。
诗人认为栽下的每一棵树苗,都是播下了一个善根,慢慢地就会为子孙后代积累了许多福报。如果一直跟随别人,又能寻觅多少荫凉。只有自己积极付出,才能享受满园的树荫和花香。
杏林
明代 · 王鏊
陆家园里千株杏,处处花开不待春。
种树由来还种德,枝头颗颗总含仁。
王鏊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他自小聪慧,24岁进士及第,官至户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晚年被奸人迫害,辞官还乡。这首诗赞美朋友家的杏林,字里行间寓意深刻。
首句交代地点和描写对象,“千株”乃是虚指,表示种植面积之广,杏树数量之多。次句的“不待春”三字,刻画出美丽的杏花竞相盛开的绚烂场面。
作者认为种树就是种德,待到枝头果实累累时,每一颗杏子都仿佛满溢着仁义道德。作者巧妙地将“杏仁”的意思加以引申和拓展,表达出对杏林主人种树之行为的赞美,令人拍手叫好。
蝶恋花 种树
清代 · 刘琬怀
携取鸦锄庭畔凿。细草芟除,根节先盘错。漫访橐驼人姓郭,栽培性理须深度。
滋露流云良不恶。几度春秋,枝叶欣欣托。它日著书青覆阁,龙鳞岂独苍松作。
刘琬怀,字韫如,清代才女,生平事迹无从考察。这首词描写了作者锄草、栽树的场景,并抒写了女才子的美好祝愿。
才女在庭院旁锄地、凿石,又芟除了很多细草,然后又将树苗的根节预先整理了一下。她在栽种之前还特地请教了专家,懂得了栽培的一些知识和操作要领。郭橐驼,本指柳宗元笔下的人物形象,他以种树为职业,这里代指经验丰富的老农。
树苗种植完毕,虽然遭受了风吹雨打,但是最后终于长大成材。才女希望可以用这些松树修建书阁,并在其中赋诗填词、著书立说,不负韶华、青史留名。
正可谓三月暖春植绿忙,神州大地着新装。怡情桃苑花娇艳,惬意山林竹笋香。希望大家都动起手来,种植一棵树,收获一份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