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17日,迪士尼乐园星愿湖上举办了上海市职工龙舟大赛。
事实上,上海从本月初就早早进入了“龙舟时间”,每周赛不停。而接下来的一周,沪上龙舟赛事更有井喷之势。前前后后总共几十场龙舟赛事中,既有国际级的、国家级的,也有市一级的、长三角的,还有大量企事业、乡镇、学校、工会举办的精彩赛事。其中,22日端午节当天,沪上广大青少年每年翘首以盼、大展身手的“龙文化节日”——上海学生龙文化全能赛,也将把端午气氛推向高潮,届时东方绿舟又将成为孩子们挥洒青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魅力的舞台。
“这短短不到一个月,龙舟赛事的举办数量、体量、参与人数,别说和疫情期间比,就算是放到疫情前也是没有过的。”记者从市龙舟协会了解到这样一个可喜的消息。
图说:6月1日,上海市青浦高级中学第五届龙舟节举行。
底子好,普及推广更好
在业内人士看来,如此强的“龙舟力”,一方面来自沪上各个领域,对办赛、参赛热情的一种自然释放。
龙舟运动的开展,一直以来上海都有其先天优势:苏州河、黄浦江、淀山湖等水体资源区位优势明显,江南水乡文化底蕴深厚,加上海纳百川的城市性格,和常年以来浓厚的体育氛围,都成为上海孕育龙舟文化的基础。
上海龙舟底子固然好,但近年来上海龙舟运动之所以发展迅猛,靠的还是推广普及工作的卓有成效,和竞赛体系的逐步成熟。
如今,上海的龙舟运动从活动区域范围来看,已从郊区发展到市区;从参赛人员的身份类别来看,从以农民为主发展到公务员、白领、企业职工、学生、国际友人、癌症康复者;从参赛人员的年龄结构来看,大、中、小学校纷纷成立龙舟队,年龄更趋年轻化;从活动时间范围来看,原本集中在端午节,现在从二月二“龙抬头”之日起一直延续到11月结束,跨时大半年之久。
赛事方面,国际赛事有上海苏州河城市龙舟国际邀请赛、上海世界华人龙舟邀请赛;国家级赛事有中国龙舟公开赛(上海普陀站);区域级赛事有长三角城市龙舟邀请赛、两岸四地龙舟交流活动;市级赛事有上海市民龙舟大赛、上海市职工龙舟大赛、上海市学生龙文化全能赛龙舟赛、上海市飒爽巾帼凤舟赛;区级赛事有上海青浦区龙舟公开赛、上海松江区端午龙舟赛、金山区端午龙舟赛及崇明区生态文明端午季龙舟赛等;大型企业(集团)级赛事有世界著名在华企业龙舟赛、陆家嘴金融城市龙舟赛、上海张江科技园区龙舟赛、江南造船集团龙舟赛、上汽集团龙舟赛等;街道乡镇与企业级比赛更是不胜枚举。
推广龙舟运动,除了办出有特色的赛事,更缺不了专业人士的辅佐和支持。以赛事为契机,市龙舟协会多年来开设龙舟教练、舵手培训班,培训对象集中在中、高校教师。此外,协会还对一级裁判员与各类专业教练员进行注册登记,为一些市级、区级赛事裁判员的统一选派创造条件。
有了这样的土壤,龙舟运动逐渐成为许多上海市民生活的一部分,但三年疫情,多少影响了龙舟运动的正常开展。“当初疫情期间即便无赛可比,我们也从来没把龙舟放下,线下练不了就线上练!” 沪上某高校队伍的领队告诉记者。“一段时间不上船,就按捺不住!”金山区山阳镇的一位龙舟队员说道。这么大的“龙舟瘾”也是情有可原——山阳镇的龙舟传统已经延续了18年,村村都有自己的龙舟队,每年镇里会定期举办龙舟赛事。往年国内大大小小的龙舟赛事也都有他们的身影,“每年一到端午前,各村村民们都在询问龙舟赛的举办信息,就仿佛是时候到了,参赛的感觉自己涌上来了。”
而沪上越来越多的企事业单位,也将龙舟运动视作引领企业文化的抓手和“精神加油站”。“20多个运动员在一条船上,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团结一致、拼搏奋进、不甘落后时,就会让团队的凝聚力得到升华。”一支企业队伍的领队告诉记者,疫情的这三年,员工们参加龙舟赛事的机会少了许多,如今一切回归,队伍又聚起来了。
更多观众,更靓舞台
端午节前后,上海的雨往往来得急、下得大,周末的赛事也遭遇到这样的“困难”。但比赛没有暂停,观众也没有走——参赛队员在雨中作战,鼓声震天、水花四溅,苏河两岸热情的观众打着伞为龙舟健儿加油喝彩。
到家门口享受一场景观体育赛事,感受一下母亲河上演绎的速度与激情,正逐渐成为上海市民追捧的“日常”。而这正是得益于“一江一河”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让苏州河沿岸成为了市民运动休闲的重要载体,以及水上赛事活动最佳“看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