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片如此火爆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口碑,其中传播最广的说法是“一块手绢不够用”,其次是“看完电影手绢都湿透了”。
可能现在的观众会觉得奇怪,不就是催泪弹式的悲情片吗?也不至于这么火爆吧。
那就得说该片火爆的第二个因素,市场氛围。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大陆的电影市场受到香港电影影响,喜欢拍摄功夫片、武侠片和动作片。电影院里和录像厅差不多,整天都是打打**的。
就像肉吃多了想吃青菜一样,这时候突然冒出来一部催泪弹一样的亲情伦理片,自然容易受到关注。巧合的是,就在同一年,同样眼泪汪汪的陶慧敏版《杨乃武和小白菜》也是热播剧。
三、当年的观感
先说一下当年观影时念念不忘的几个细节:
影片开头交代剧情是精神病人黄秋霞失踪了,这画面差点把一帮小孩吓尿了好不好,当时同学们还以为电影放错了,这妥妥的鬼片氛围啊,都做好被感动哭的准备了,结果差点先被吓哭。
然后该片居然还有床戏桥段(林国荣和黄秋霞制造林志强的过程),虽然用现在的眼光看似乎也不算太过分,但在当年台下全是小学生的情况下,很尴尬的有没有。笔者记得当年班主任看到这段时有点儿生气“这能给小孩看吗!”
不过,据说不是全国的拷贝都有这一段,有的地方就没有。
黄秋霞给志强拍照片,用的是仰拍,笔者就是从这部电影里学到了这招。有点儿小尴尬的是,人家说孩子“你好像泰山耶”,笔者当年以为说的就是咱们的泰山,后来才知道感情人家说的是人猿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