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5月5日下午,广东虎门大桥悬索桥发生明显弯曲振动现象,交管部门随后对这一路段采取交通管制措施。昨天(15日)上午9点,虎门大桥路段已经恢复交通。广东省交通运输厅也组织事故处置专家组回应了社会关切的问题。
国际桥梁与工程协会主席、同济大学教授葛耀君:“经我们经过理论分析、风洞试验等等一系列的研究,我们把它定性为涡激共振,它主要还是跟所产生的风况,特别是风速和风向这两个因素有关。广州地区在春季和夏季相交的时候,主导风向是东南风向,刚好与我们已经建成的虎门大桥接近于垂直,这样的风向是比较容易诱发起涡激振动的。另外可能还和我们本身施工时候采取的临时护栏或者叫水马有关系,所以这样就直接把涡激共振诱发出来了。”
据专家介绍,虎门大桥是大跨度钢箱梁悬索桥,属于典型柔性结构,沿桥梁边护栏连续设置的水马改变了钢箱梁气动外形,在特定的风况条件下,诱发了悬索桥发生竖向涡激共振,而这种长时间的涡激共振又导致桥梁本身抗风能力减弱。5月5日当天,虽然很快撤离了水马,但那个时候,抗风能力减弱的桥梁依然受到东南风影响,加上上次涡激共振残留的惯性,于是桥梁又再次出现涡激共振。
葛耀君:“发生涡振后采取紧急措施,把水马放倒再从桥面上撤出,撤出以后差不多晚上7点钟振动就完全停止了,晚上稍微晚一点的时间大概9点左右又出现涡振。现在基本上已经确认了再一次发生涡激共振的原因,最后是认定因为比较长时间的持续振动和比较大振幅的涡激振动使得结构本身抵抗振动的能力,我们叫阻尼比,相当于一个摩擦力,随着振动被耗损掉了,阻尼比就下降了,这个事情在中国的桥梁上面还没有碰到过。”
来源:央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