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症状感染者有什么不适的表现,无症状感染者 的七种表现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6 19:39:56

近日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到上海金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调研指导新冠医疗救治工作时,表示有不少无症状感染者可以查抗体发现。在谈及无症状感染者问题时,张文宏称,“很多人以为没有无症状感染者,那是在瞎说”。

张文宏主任明确表示确实有无症状感染者,这给大家的争论与怀疑提供了证据,那么如何知道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应该注意些什么?

无症状感染者有什么不适的表现,无症状感染者 的七种表现(1)

张文宏到浦东金杨社区指导新冠病毒感染救治工作

一、如何知道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现在争议比较多,究竟什么情况下属于无症状感染者?什么情况下属于有症状者,从现有的判断标准看,符合下面这些情况,就属于无症状感染者。

1.没有任何新冠病毒感染的症状

所谓的无症状感染者,就是没有新冠病毒感染的任何症状,如无发热、咳嗽、咽部不适、腹泻等相关症状中的任何一种症状,自我感觉正常,没有不舒服的情况,一直到核酸转阴也没有任何症状。也有的是暂时没有任何症状,是属于新冠感染的早期,但是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相关症状,最后转变为有症状的感染者,这就是无症状感染者,这是最基本的标准,被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2.核酸检测是阳性的

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不能只是凭有无相关临床症状来判断,有些患者没有症状,本身就没有感染新冠病毒,所以不能称为无症状者。

要判断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需要有核酸抗体检测阳性来判断,如果仅仅是抗原阳性,建议做核酸抗体检测更为准确。有些患者也有一些症状,也有咳嗽、发热、咽痛等相关症状,但是这些症状不是新冠病毒引起的,可能是其它疾病,如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等引起,虽然有相关症状,但是这些症状与新冠病毒感染无关,所以也不属于无症状感染者。

患者只有同时符合上述两个条件,才能称为无症状感染者。

二、无症状感染者应该注意什么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如果不注意,也可能转变为有症状感染者,所以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相关的防护

新冠病毒感染的无症状感染者,要做好相关的防护工作,比如外出戴口罩,尽量避免接触正在发病的新冠病毒感染者等,防止感染加重后出现新冠病毒感染的相关症状。

无症状感染者有什么不适的表现,无症状感染者 的七种表现(2)

新冠病毒五症状感染者戴口罩做好防护

2.身体不能受凉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身体不能够受凉,如果身体受凉,可能会使新冠病毒感染加重,继而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相关临床症状,从而转变为有症状的感染者。

3.不能够太劳累

人体在劳累的情况下,身体组织器官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疾病可以乘虚而入,尤其是细菌、病毒等更容易导致人体感染,从而导致新冠病毒感染加重而出现相关临床症状。

4.注意进行充分休息

无论是有症状的感染者,还是无症状的感染,如果身体得不到充分的休息,机体的抵抗力会进一步降低,新冠病毒可能乘机作怪,导致新冠病毒感染加重,症状会相继出现,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变为有症状感染者。

5.注意营养成分及能量的摄取

在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当中,大多数患者食物不振,不想吃饭,导致身体内的营养成分及能量不足,这样不仅会使新冠病毒感染者的症状加重,而且也会使无症状感染者转变为有症状的感染者,所以无症状感染者务必注意饮食,要千方百计摄入食物,保证身体营养及能量的需要,满足抵抗新冠病毒感染的需要。

6.及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

对于无症状感染者,其实很多并不是完全的无症状感染者,而是症状相对较轻而已,所以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可以阻止病情加重,可以防止无症状感染者转变为有症状的感染者,比如如果有嗓子不舒服的前兆,应该注意多喝水,含化一些清咽利嗓的药物。如果不想吃饭,可以吃一些助消化及增加食欲的药物等,所以及时给予相关药物治疗,可以阻止病毒感染者症状加重,可以防止无症状感染者转变为有症状者。

无症状感染者有什么不适的表现,无症状感染者 的七种表现(3)

嗓子不舒服、疼痛

7.保持心情愉快

有人对于新冠病毒感染的了解不够充分,存在一些误解,有的甚至会出现心理问题,导致紧张、烦恼、焦虑等,这样不愉快的心情,也会导致病毒感染加重,进而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变为有症状的感染者,所以无症状感染者要保持心情愉快,不能紧张、生气、焦虑等。

由此可见,无症状感染者要想知道自己是不是无症状感染者,通过上边的介绍是可以判断的。无症状感染者不能因为自己是无症状感染者就放松警惕,否则一些无症状感染者也会进一步加重,导致相关症状出现,由无症状感染者转变为有症状的感染者,甚至转变为重症感染患者,所以必须警惕。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