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位老年朋友跟华子说,自己有高血压,用了降压药之后,高压控制到130mmHg,但低压只有50mmHg。他在网上看到高血压的科普文章,建议把低压保持到60mmHg以上,像他这样低,会不会有危险?
华子说,把低压控制在60mmHg以上,是传统的高血压治疗观点,但现在对高血压的治疗,对低压下限的要求更为宽松。
一、低压是给心脏供血的主要阶段人体的血压分为两种,一种是收缩压(高压),由心脏收缩产生,把血液泵入大动脉中。一种是舒张压(低压),在心脏舒张期,由大动脉收缩产生,推动血液流向外周小动脉。
心肌细胞也需要血液和氧气的供应,由冠状动脉提供。冠状动脉的细小分支在心肌细胞间穿行,在心脏收缩时会被挤压,所以冠状动脉对心脏供血的主要阶段是心脏的舒张期。
传统观念认为,如果舒张压过低,可能会影响心脏自身供血,所以在降压治疗中,建议把低压控制在60mmHg以上,避免影响心脏供血。
二、对低压下限的要求可以放宽衰老会导致大动脉硬化,回缩弹性不足,所以老年性高血压的典型特征,是高压升高,低压不变或是降低。但是所有的降压药物,会同时降低高压与低压,这就导致了有些患者在控制高压达标的同时,造成低压会低于60mmHg。
但是现在有研究指出,过低的低压并不会对健康有明显影响。老年高血压患者,对较低的低压耐受性较好。所以新的观念认为,在高血压的治疗中,只关注高压是否达标就可以,对低压不用“死守”60mmHg,可以放宽下限。
三、高血压患者应个体化治疗方案控制血压的基本要求是把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最佳目标是控制在130/80mmHg以下。但是对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不应该“一刀切”,而是要根据每个患者不同的身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比如说,对于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可以把高压控制到150mmHg也可以接受;如果有脑动脉狭窄,可能要把血压控制在160mmHg才能保证供血,血压过低会出现脑缺血症状,反而会影响健康。
四、降压过程要“慢慢来”现在对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血压控制时,并不要求低压一定要保持在60mmHg以上,大多数人的低压在50mmHg左右时也没有出现明显不适。但降压过程一定要缓慢,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要避免降压速度过快,一般需要用数月的时间才能降至目标血压。
通常从降压药物的最小剂量开始服用,以2~3周为间隔,逐渐增加药物剂量。先以达到150mmHg为目标,达到之后观察2~3周,如果没有不适的感觉,就继续增加药物剂量降到140mmHg,之后再降到130mmHg左右,但不建议低于130mmHg。
如果在降压过程中出现了心悸、胸闷、眼前发黑、晕厥等心脑器官缺血的症状,就需要减少药物剂量,避免血压过低。
总结一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降压治疗时,以控制高压达标为目的,可以放宽对低压下限的要求,即使低压降到50mmHg左右,只要没出现不适的感觉,就没什么问题。如果出现了缺血症状,就要减少药物剂量,并及时与医生联系。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用药有疑惑,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我是药师华子,欢迎关注我,分享更多健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