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存在相当高比例的无症状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的隐匿性传播也是疫情难以控制的一个重要原因。
但是,无症状感染者占所有感染病例的比例究竟有多少,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究竟如何,以及无症状感染者对新冠病毒传播的贡献究竟有多少?
所有这些问题一直存在严重的争议,有的研究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很高,超过80%;而另一些研究中,比例却很低。
理论上,像我国这样,通过全员核酸检测进行感染者筛查所获得数据最适合于确定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然而,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以最近发生在上海和北京的奥密克戎毒株疫情中,上海疫情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超过90%,北京疫情中有症状者患者比例高达三分之二以上;并引发了不同社会群体更严重的争议。
无症状感染者被高估?瑞士伯尔尼大学的一个团队一直在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并从2020年4月开始定期更新对相关文献的综述。
最近发表的,截止2021年7月份发表130项研究的综合分析发现,纳入研究中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差距巨大,无法给出一个平均值,估计无症状感染者占比的四分位数范围为14–50%。
深入分析表明,早期的研究更倾向于高估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一个重要原因是早期研究更注意单一时间点的横断面研究,缺乏追踪随访,因而容易将感染早期好没有出现症状的前症状者错误划分成了无症状感染者。
而数据更可信的人群感染者接触追踪或疫情调查研究中,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更低,只有19%。
无症状感染者或前症状患者的传染性根据对继发感染率的分析表明,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明显低于有症状的患者,仅有有症状患者的32%。
这意味着,相对于有症状的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的传染性更低。
无症状感染者和前症状患者对新冠病毒传播的贡献这方面的研究中,无症状感染者和前症状患者对新冠病毒传播的贡献的估计同样差异巨大。在3项研究中,估计表明无症状感染者对新冠病毒传播的贡献小于15%;一项研究的估值却高达69%。
12项有关前症状患者的传播贡献占到40%或更多。这表明,新冠患者在出现症状前就有与出现症状后相似的传染性。
尽管出现的几种变异毒株的生物学特征存在差异,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也可能不同,但是,总体上大多人或早或晚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症状。大部分研究高估了无症状感染者的比例。
这样点,在英国进行的人体新冠病毒感染挑战试验得到了印证,89%的感染者从接种病毒后2到4天开始,出现了轻度至中度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