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17日,红四团攻克天险腊子口,18日进入哈达铺后,*从当地的报纸上看到了陕北有红军苏区的消息。这个消息对于沐风栉雨、辗转奔走将近一年,行程两万多里的红一方面军来说,无疑是久旱逢甘霖一般,全军上下士气大振。10月7日,红一方面军在宁夏六盘山的青石嘴,击败前来堵截的敌骑兵团,摆脱了追敌,并于当天下午翻越了六盘山。
六盘山的秋天
那一天阳光灿烂,秋风徐来,*驻马六盘山山顶,望着青山叠翠,大军驰骋纵横,难抑激动之情,于是填词一首,名曰《清平乐·六盘山》。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
清平乐,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因为是将汉乐府之中的“清乐”、“平乐”两支曲子糅合在一起而得名。六盘山,位于宁夏西南部、甘肃东部,海拔2928米,山路崎岖往复,要经过六重盘道才能到达山顶,因此得名。六盘山一带雨水丰沛,山林茂密,溪水潺潺,是黄土高原上难得一见的绿水青山。
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天空高远,白云轻淡,望着那南飞的大雁,直到再也看不见。
这首词的起笔境界寥廓高远,是作者立马六盘山顶仰望之所见,具有典型的中国北方清秋特色:天空明净而高远,白云纤薄透明,金风送爽,大雁排成整齐的队列展翅南飞。
此情此景,让人思绪飞扬,悠然万里,所以就有了“望断南飞雁”。望断,这个词有着深沉的感情色彩,一直眺望着,直到看不见了,还在眺望。*为什么要一直望着南飞的大雁呢?有一个典故叫做“鸿雁传书”,鸿雁也是书信的代名词。一年前,红军撤出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时候,江西瑞金的父老乡亲们眼含热泪,唱着山歌,举着火把,送了一程又一程,恋恋不舍;根据地里留下了约一万六千人的红军战友,在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游击战;特别需要指出的是,*的三弟毛泽覃,也留在了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于1935年4月壮烈牺牲。
天高云淡
此时此刻的*,一定在深深思念着远在江西的乡亲、战友、亲人们,所以才“望断南飞雁!”望断南飞雁,虽然是写景,但景中含情,情致动人。
“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不登上长城关口不能算是英雄,屈指算来行程已达到了两万里。
伟人毕竟是伟人,不可能长时间沉浸于秋思之中,于是*宕开一笔,再抒豪情。“不到长城非好汉”,有评论家认为,陕西北部的榆林有横山古长城,所以词中的长城代指红军长征目的地陕北。但是,早在1933年3月至5月,日本侵略者进攻长城、热河,因此爆发了“长城抗战”。战役结果是国民革命军损兵折将,长城、热河沦陷,华北处于鬼子兵锋之下。日本侵略中国的狼子野心,早已是路人皆知了。中央红军在离开江西的时候,就声称要北上抗日,所以“不到长城非好汉”,更主要的还是表达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北上抗日前线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只有北上抗日,才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