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到家,从卸妆开始晚间繁复的沉浸式护肤仪式,再用洗面奶洁面,继而拿出一碗泥膜,用瓷制的小勺子,轻轻敲打出三下清脆的声响。
光是清洁的步骤,就需要用到 3 到 4 个产品。
接下来通常是往脸上喷几下水雾,拆出一张面膜敷上;这之后,又要针对性地使用眼膜、唇膜。
待到一切结束,再叠加使用 2 种以上的精华,一个为美白,一个为抗老,多数还要用美容仪或刮板,提拉一下面部。
最后涂抹乳液面霜,配合按压热敷,才算结束一整套精致优雅的护肤流程。
按照博主的护肤步骤细细算来,脸上要涂抹 10 来个产品,每日要花上 1 到 2 个小时。类似的视频数据斐然,底下往往也是各种要各项产品链接的留言,大家也是真心被种了草。
与此同时,护肤品行业内也是出名的卷,追求下药猛,起效快。各种护肤理念和功效花样百出,今天要美白、淡斑,明天要刷酸,后天又是早 C 晚 A,抗老、抗衰、抗氧化。
购物节上,护肤品销量年年新高;25 岁之后的女孩,也被社交媒体教育,做越来越多的护肤工作。
复杂的护肤流程,叠加的护肤功效,反而对皮肤产生了 1 1 1<1 效果。
相熟的皮肤科医生称,这两年每每有新的护肤概念,不久后就会有患者来看诊,多是因为对功效性护肤品不耐受导致。
有些是护肤品与自身适应症不匹配,导致屏障受损;
有些是过高频率地使用「猛药」,更有错误的护肤理念;
部分消费者觉得护肤品用越多越好,产品刺激才算是见效。
久而久之,就算钱包还能支撑买买买,皮肤先卷不动了。一部分人率先出坑,从极繁的护肤流程中解脱出来,拥抱精简护肤的新潮流。
去年开始,在以种草闻名的平台上,精简护肤的分享逐步兴起,和开箱内容一样受欢迎。
这些精简护肤的内容,都透着一股爽利劲儿:
只有一支洗面奶的洗手台;
只有 1 到 2 件护肤品的梳妆台;
一瓶面霜代替所有护肤流程的经验......
精简护肤的笔记底下,有不少人附议,自打在护肤这件事上变得「敷衍」,减少了复杂的护肤流程,皮肤状态反而更好了。
身边的朋友也说,前阵子的双 11 没买什么新奇的护肤品,连 200 - 30 的优惠券都没用上。
镜柜里还有不少前两年开了没用完的护肤品和送的小样,但摆在桌上用的,翻来覆去就是两三瓶水乳、精华和面霜。
不少人的化妆品放到过期都没用完。
图片来源:评论区截图
销售数据同样显示,消费者在护肤品上花钱、花时间的意愿,正在慢慢减少。
对比某主要购物平台护肤品类的销量,相较于 2022 年的双 11 购物节,2023 年整体下降约 16.69%。
其中「精致化护理产品」板块下降尤为快速,超过了 20%,更多人开始回归通用型的经典护肤产品。
有人调侃说,前两年急急忙忙「早 C 晚 A」、把皮肤折腾敏感的人,今年都开始认真做修复了。
好皮肤
不是靠护肤品堆出来的
为什么有些人用了更少的护肤品,皮肤状态非但没有很大的跌落,反而还变得更好了?
一个残酷的事实,决定皮肤好坏的两个因素是——
基因,和滤镜 :)
人和人的皮肤生来有着巨大的差异,相比之下,护肤品的作用更像是锦上添花。
这也是为什么,掌握更多护肤资源的明星,在高清生图里也会长痘、卡粉。而那些从小皮肤好到老的人,很可能也有个皮肤光滑细嫩的爸妈。
皮肤屏障功能完好的普通人,护肤本就不需要那么花哨,做好 「3 1」就可以了。
「3 」指「基础」护肤:做好每日的清洁、保湿、防晒,强韧皮肤屏障;
「1 」指有针对性地「提升」:一个阶段内,根据目标,针对性解决 1 个皮肤问题,如祛痘、淡斑等。
前两年流行的精致护肤,不仅把 3 变成 456,还要在「1」上拼命使劲,换成分、换产品、叠功效,皮肤除了要应对外界的伤害,还要加班加点,抵御护肤品带来压力,应接不暇。
功效性成分往往还带有刺激性(例如酸类、VC、A 醇等),在没有建立耐受的情况下高频使用,或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叠加,必然会造成皮肤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