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原县柏社村地坑院。
随着隔壁“小老弟”西安的发达,一河之隔的“老大哥”咸阳无可避免地沦为了陪衬。虽然盛世的荣光早已远去,但在这片土地上始终不变的,是老秦人血脉中敢于进取的顽强与坚韧。
咸阳本不产茶,但当地的商人千里迢迢地将茶叶从湖南运抵咸阳的泾阳县。在这里,散茶被炮制为便于运输的茶砖。泾阳独特的气候使得茶叶中的菌群绽放出朵朵茂盛的金花,赋予了泾阳茯茶独特的气味与口感。
泾阳茯茶中的“金花”,其实是一种独特的霉菌,就像是奶酪中夹杂的蓝纹。
咸阳商人们沿着“走西口”的商路跋涉远行,将泾阳茯茶销往遥远的蒙古草原。凭借此项特产,陕西形成了全国闻名的“陕西商帮”,遍布全国各地的山陕会馆就是对此最好的明证。
南阳社旗县山陕会馆。
重庆山陕会馆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铁路,是工业化进程的大动脉,也是近代城市发展的生命线。1935年底,随着陇海铁路咸阳站通车,闭塞的关中平原与富饶的东南沿海间“天堑变通途”。电力、机械,这些前所未见的新鲜玩意一股脑地涌进咸阳,为古老的关中平原送去了新时代的曙光。
当全面抗战爆发后,深居内陆的咸阳幸运地躲过了战火的摧残,成为大后方少有的一片净土。陇海线,成为了沦陷区民众奔向安定与自由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