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你是什么垃圾”的灵魂拷问再次成为市民热议的话题。
2019年7月开始,从上海到全国46个城市试点,垃圾分类给人们带来了一场生活方式的革命。
你可能认为垃圾的最终归宿是被填埋,其实它是一种被放错地方的资源。早在2003年,我国 668 座城市中已有三分之二被垃圾带包围。垃圾得不到有效处理、再利用,成为环境恶化的重要原因,“垃圾分类之战”迫在眉睫。
本篇文章就来为大家解读“垃圾分类”背后的重要意义和方法,呼吁每个人用实际行动帮垃圾“减量”。
受访专家
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 蒋建国
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环境卫生学系副教授 赵金镯
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教授 王灿发
为什么着急垃圾分类?很多人只知道不要随地乱扔垃圾,却没有思考过自己每天产出的垃圾量。如果将数据形象地表示出来,你可能会惊讶于自己的“垃圾制造力”。
以2017年为例:
- 中国202个大中城市的生活垃圾为20194.4万吨,刚好填满唐朝的长安城。
- 北京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为901.8万吨,全国最多,大约可以填满2.5个故宫,平均4个半月就可以填满1个故宫。
- 上海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为899.5 万吨,全国第二,大约可以填满9个上海中心大厦,叠加起来,高度达到了5688米,而拉萨的海拔也不过3658米。若要填满1个上海中心大厦,大约不到1个半月。
- 杭州市产生的生活垃圾为400.0万吨,体积约为818万立方米,大概可以填充0.57个西湖,填满仅需不到2年。
除了庞大的垃圾量,垃圾对地球生物造成的“*伤力”也不可小觑。
俄罗斯北部新地群岛(Novaya Zemlya)上一个小镇,本不是群居动物的北极熊们正在垃圾堆中觅食。
幼年海龟钻进了被丢弃的塑料环,随着它慢慢长大,这个顽固的塑料环勒得它几近变形。
开普软毛海豹是一种皮毛光滑,看似鱼类的哺乳类动物。它们的寿命约20至40年,却被一根塑料线勒得奄奄一息,提早结束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