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州日报-常州网】
在常州天宁区郑陆镇黄天荡湿地里,百余只野鸭在水面上“排兵布阵”。它们的羽翼布满暗褐色斑点,嘴基至耳区贯眼线黑褐色,这是省重点保护动物斑嘴鸭的特征。在栖息补给后这些野鸭将会继续南下。除了野鸭和小天鹅,在黄天荡湿地,灰头鹀、苇鹀、中华攀雀等小型雀类的数量也都在增加。这是湿地对人类修复生态、善待自然的回应。
湿地向来被誉为“地球之肾”“淡水之源”“物种基因库”和“储碳库”,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024年2月2日是第28个世界湿地日,主题为“湿地与人类福祉”。近年来,常州积极做好湿地保护与修复,守护人类福祉,形成以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为主体,其他形式为补充的湿地保护体系。
多措并举创历史新高
常州始终以“全面保护、科学修复、合理利用、持续发展”原则,做到修复好、保护好、利用好湿地资源,多措并举让湿地保护特色鲜明、行之有效。
常州湿地面积约7.7万公顷,包括河流水面、湖泊水面、内陆滩涂、沟渠、坑塘水面、水库水面等类型,约占国土面积的17%。常州紧抓湿地公园这一重要抓手,全面贯彻落实湿地名录管理与分级保护制度。目前,全市已建成溧阳天目湖、溧阳长荡湖、金坛长荡湖等3处国家湿地公园,武进滆湖(西太湖)1处省级湿地公园。
溧阳天目湖国家湿地公园
武进滆湖(西太湖)省级湿地公园
2023年度,常州在创新湿地保护小区方面再创佳绩,新增溧阳市前宋水库、武进区滆湖(中部片区)、新北区浦河、天宁区横塘河、钟楼区京杭运河等湿地保护小区21处,年度建设个数创历史新高。至此,全市共建立44处湿地保护小区。
钟楼区京杭运河湿地保护小区
针对重点湿地资源,常州积极实施抢救性保护,以“自然恢复为主,自然恢复与人工修复相结合”原则,实施退圩退渔还湖、河流清淤、地形改造、驳岸生态化改造、湿地植物种植、堤岸生态修复等等。2023年度全市修复湿地200余公顷,近10年累计修复湿地3000余公顷,打造了以长江、太湖、滆湖、长荡湖、天目湖等“一江四湖”为主体的常州水域特征,在常州市加快建设长三角生态中轴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提升湿地资源价值
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水资源、生物多样性、减缓气候变化等生态服务功能,还具备其他价值。常州一系列湿地生态修复的成功案例还提供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文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