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文化常识解读
(一)祇园、招提、娑婆
《西游记》原文:
上刹祇园隐翠窝,招提胜景赛娑婆。
果然净土人间少,天下名山僧占多。
解析:
1.祇园(qí yuán):是祇树给孤独园的简称,祇园是其略称,又称祇树、祇园精舍、祇洹精舍、只陀林、逝多林。意译为松林、胜林。园中的树林归只陀太子所有树,院中的居所是给孤独长者为佛陀及其教团所建的僧坊。所以,祇园是只陀太子和给孤独长者二人共建。佛陀曾多次在此说法,是为著名的原始佛教遗迹,与王舍城之竹林精舍并称为佛教最早的两大精舍。祇园占地八十顷,内有经行处、讲堂、温室、食堂、厨房、浴舍、病室、莲池、诸房舍。园林中央为香室(相当于今之佛殿),周围有八十小房。精舍之左右池流清净,树林茂盛,众花异色,蔚然成观。围绕精舍之外,另有十八僧伽蓝。精舍本为七层建筑,玄奘于七世纪参访此地时,该精舍已荒废。
《西游记》原著中,用“祇园”代指寺庙。
2.招提:梵语音译为柘斗提舍、招斗提舍,意译四方,四方之僧为招提僧,四方僧之施物为招提僧物,四方僧的住处为招提住处。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建造寺庙,以招提命名之,从此,招提便成为寺院的别名。
《西游记》原著中,也用招提代指寺庙。
3.娑婆(suō pó):是梵语音译,是娑婆世界的简称。娑婆意译为堪忍。佛教认为,此世界的众生堪能忍受十恶三毒及诸烦恼而不肯出离,故名堪忍世界,或简称忍土。娑婆也常用作三千大千世界之总名,也只一佛摄化之境。
《西游记》原著中的娑婆,代指世界。
需要注意的是,娑婆与婆娑不是同义词。
婆娑(pósuō):本意为盘旋舞动的样子。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诗经·陈风·东门之枌》中的“子仲之子,婆娑其下”,意思是“子仲家的女子,在树下跳着妙曼优美的舞蹈。”
(二)西番、哈咇国、樗朽
《西游记》原文:
因问:“老爷,东土到此,有多少路程?”三藏道:“出长安边界,有五千馀里;过两界山,收了一众小徒,一路来,行过西番哈咇国,经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了贵处。”老僧道:“也有万里之遥了。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不曾出去,诚所谓‘坐井观天’,樗朽之辈。”
解析:
1.西番:亦作"西藩"﹑"西番"。是我国古代对西域一带及西部边境地区的泛称。
2.哈咇(bì )国:或为明朝时西域地区的哈密国,位于今新疆哈密地区。
明朝永乐二年(1404年),封纳忽里之继位者安克帖木儿为首任忠顺王,并赐金印,哈密地区自此成为明朝的一个属国。
永乐十一年(1413年),吏部验封司员外郎陈诚随使团出使西域,归国后著《西域番国志》,其中《哈密》章中载:“哈密城居平川中,周围三四里,惟东北二门。人民数百,住矮土房。城东有溪流,水西南流。果林二三处,种楸杏而已……蒙古、回回杂处于此,衣服礼俗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