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背水一战,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19 19:56:30

战场上,如何极大地激发士气,令将士们奋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能否打赢一场硬战,《孙子·九地》提出了这样一种策略,置之死地而后生。指作战时,将军队布置在无法退却,只有战死的境地,断绝一切退路,兵士就会奋勇前进,奋勇*敌,直到取得胜利。后世两大战神,无论是西楚霸王项羽的成名之战—援救巨鹿之战,破釜沉舟,誓与秦军决一死战,还是一代兵仙韩信灭赵之战—井陉之战,背水列阵,不给自己留任何余地。都成为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最佳注解。

然而,三国时期,诸葛亮第一次出祁山,命马谡率队驻兵街亭,阻挡魏国大将张郃的援军,马谡也效法项羽和韩信,将大部队都集合在山上,企图置之死地而后生。结果,不但没有重现辉煌,反而让张郃不费吹灰之力,就围歼了自己,更导致诸葛亮精心准备的第一次北伐,在形势大好之下,功亏一篑,不得不全线撤退。

三国演义中的背水一战,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1)

图丨诸葛亮雕像

马谡的“蜀兵岂不死战乎?”为何变成这样的一个人间悲剧呢?

首先,无论是项羽的破釜沉舟,还是韩信的背水列阵,他们都是进攻一方,而且都是不成功,便成仁。而马谡,诸葛亮交给给他的任务,非进攻,而是据街亭之险而守,阻挡张郃的援军,自街亭之道,进入陇右地区。而且只需要守到诸葛亮大军完成对陇右诸郡的收取,前来驰援即可,咋看,这任务都不甚艰难。

三国演义中的背水一战,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2)

图丨孙子兵法

那么,是进攻方还是防守方,有那么重要吗?

《孙子·兵势》就曾提出过“十而围之,五而攻之,倍而分之”。很明显,若对方据城据险而守,进攻的一方,无疑是吃亏的,若非力量远超过对方,就需要出奇计。

那么马谡呢?本来,诸葛亮都能估计到,他能抢在张郃的前面到达街亭,据险以等待。就算兵力稍弱于张郃,防守是绰绰有余,但为何,马谡却打出了一个战五渣呢? (战五渣:战斗力只有五的渣滓)

三国演义中的背水一战,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3)

图丨古代战争

时光先拨回到项羽破釜沉舟的巨鹿之战,项羽的破釜沉舟,历史背景是什么?诸侯联军结盟西征,以营救被秦将王离率领的秦军,团团围困在巨鹿的赵国。各路诸侯军的兵力,远超过秦军,但是,由于各怀鬼胎,总希望别人先上,然后自己再下山摘桃子,坐收渔人之利。

被项羽所*的宋义,就是这么想的,巨鹿近在迟尺,却没人上啊!这种情况下,需要有人打一场硬仗,撕开一道口子,恰恰,项羽就是这样的人,而现实也决定了,项羽必须带领大家破釜沉舟,打一场硬仗,为啥呢?项羽是*宋义而夺位,而他*宋义的理由就是:军中无粮,义上不顾国家,下不不恤士卒。说白了,就是:不去决战,坐失良机。项羽的性格、处境,乃至他的道义基础,都决定了,他要去打一场硬仗,不成功,便成仁。

三国演义中的背水一战,三国演义背水一战的故事(4)

首页 123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