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十三爷被牵连之事,在《永宪录》上是这样记载的:“胤祥戊子九月以旧东宫事波及,亦削贝子。”
剧中,面对十三爷的遭遇,八爷党们的得意之情展露无遗,而四爷却久久的跪着,那深深贴着地面的脸庞此刻一定是悲伤满面。
相较于亲兄弟们或冷血或隐忍的态度,绿芜的勇敢与无畏便显得弥足珍贵。
她为了求得与十三爷共患难的机会,给若曦写下了一封感人肺腑的书信。
“惊悉十三爷忤怒天颜,帝发雷霆,将其禁于养蜂道,妾如雷轰顶,夜不能寐,思前忖后,泪浸衾枕。恨微身不能替之受难,十三爷金玉之躯,何能挨霜草之寒?”
她的这一番真情感动了天地,更是彻底俘虏了十三爷的心。
三、苦寒之地,十年相守当十三爷在破败不堪的茅草屋醉酒、消沉,苦苦煎熬之时,绿芜出现了。
在光影细碎的斑驳里,她袅袅婷婷的款款走来,笑魇如花,如梦似幻。那一刻,十三爷邂逅了人生最美的风景。
他消瘦的面庞上终于重现光彩,绿芜给予他的是无边暗夜里悄然降临的一抹光亮,是酷暑天气里突然而至的一袭清凉。
此生,得一人若此,夫复何求?
这以后的日子,苦也好,痛也罢,至少他们的灵魂不再孤寂。
他们迎着朝露吟诗作画,沐浴着月色畅聊心事。岁月在屋顶、树影静静的流淌,柔情在发梢、指尖旖旎的缠绕。
这是绿芜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这里的每个角落都盛满了她幸福的痕迹,它是绿芜眼中的世外桃源,如果可以,她真的愿意永远被“困”在这里。
然而,世外桃源总归只属于人们心中的美好期待,它常常是遥不可及的,或稍纵即逝的。
四爷登基了,十三爷被委以重任,他现在是和硕怡亲王了。终于守得云开,终于重回凡尘,绿芜为他开心,却难掩隐隐的忧愁。
离开那个茅草屋,他们又是云泥之别的身份了,虽然怡亲王(十三爷)多次上书求皇上赐予她名分,虽然她相信他们之间的感情坚不可摧,她却没有信心去战胜眼前的困境。
那是世俗的评判难以忽视,那是阶层地位的鸿沟无法跨越。
处于云端之上的十三爷是不会知道绿芜承受了怎样的压力和煎熬,他以为只要倾尽所能去对她好,便能护她周全。所以,他也永远的错过了挽留绿芜的机会。
表面上绿芜之死的导火索是怡亲王侧福晋的冷言冷语,最深层次的原因却是封建社会森严的等级制度下底层女性难以摆脱的宿命。
四、生离死别,痛彻心扉绿芜赴死时,着一身绿装,她一向钟爱绿色,那代表着清新自然和勃勃生机的色彩,此刻却是那么的凄美。
她虽不曾给十三爷留下只言片语的遗言,却将所有的期盼都倾注于这份无言中。
她希望她的爷从此顺遂,不再经受任何苦难,她希望她的女儿承欢能无忧无虑的成长,不再遭受旁人的冷言冷语。
她以为自己是罪臣之后,又曾流落于风尘之地,活着只会连累所爱之人。
然而,她还是低估了她在十三爷心中的地位。经历过共同患难的十年,他们已深深的融入了彼此的生命里,她的离去对于十三爷来说无疑是断骨抽筋之痛。
所以,皇上和若曦刻意对十三爷隐瞒了绿芜之死,并编出了一个善意的谎言,说绿芜与十三爷因隔着国仇家恨,今生只能就此诀别,各自珍重。
我曾深深的纠结于,生离和死别,究竟哪一种更让人难以释怀?也许,对于十三爷来说,直接面对绿芜的死讯,他会痛不欲生、一蹶不振。
只有让他相信绿芜尚在世间,他才会有继续活下去的勇气,毕竟遥遥相望总还是有些盼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