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一篇文学作品的方法应该有多种。对于徐志摩的《再别康桥》而言,笔者觉得最适宜用“若论其诗先知其人”为好。
徐志摩留学英国的剑桥大学是他人生的一大转折点。1928年秋天,徐志摩再次踏访母校,旧地重游,诗兴触发,便将自己的生活经历感悟与情感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注在康桥美丽的景色里。凝聚成为了著名的诗篇《再别康桥》。
“康桥”可谓是徐志摩的精神故乡,是徐志摩人生中的情感胎记。他满怀深情与静谧的康桥悄然惜别,似乎唯恐惊破他的心中之梦,微妙展露了他因“康桥”理想的破灭而无限哀伤的情怀,抒写了他眷恋康桥之情意,释放了情感累积的心理负荷等。但就其思想内容而言,有人评价说,《再别康桥》其实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意义。此言极是。故着重应从情感色彩上作些深入解读。不置可否,请大家指正。
徐志摩与康桥作别,实际上是他在与康桥有关的一段情感经历作别,是在与康桥有关的一段美好时光作别,是他在与他心中的康桥理想作别。何以言之?不妨梳理一下徐志摩在 1920年10月直至1928年秋重访母校且于11月间写下这首著名诗篇总共八年多的经历来看,将极为有助于读者解读欣赏《再别康桥》这首名篇的诗情诗意。
徐志摩留学伦敦期间,结识了好友林长民的女儿林徽因。徐志摩对林徽因一见钟情,便坚决要与发妻张幼仪离婚。梁启超严厉批评徐志摩。但徐志摩坦言“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便将恩师的规劝置之脑后。显然徐志摩是冲着林徽因而言说的。 1922年3月,徐志摩与张幼仪离婚。后来,林氏父女均对徐志摩的人品“表示疑虑”,林徽因便嫁给了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徐志摩随即转而追恋京城有名交际花陆小曼,同时还另有其人。
1925年底,陆小曼为了徐志摩而离婚。 1926年10月,徐志摩与24岁的陆小曼在北京举行盛大婚礼。几个月神仙般的日子之后,徐志摩竟发现陆小曼这朵名花太难莳养了。父亲又拒绝接济他,订婚结婚花费了大笔的钱财,因而债台高筑。偏在这时,徐志摩觉得笔端生涩,灵感渐消,难以写出作品。一贯养尊处优的陆小曼积习难改,终究没能成为徐志摩所期望中的中国式的白朗宁夫人。1927年1月定居上海后,他们的开销更大。为此,徐志摩辗转三所大学兼职,为的是缓解经济压力。然而每月收入仍不能满足陆小曼的高额消费。徐志摩困惑而痛苦,与陆小曼矛盾丛生。为了排解心中的烦恼与苦闷,也为了通过暂时的分开而化解矛盾,使陆小曼回心转意,徐志摩选择去欧洲旅游,重访了母校。1928年底,徐志摩游历归来后,陆小曼依然故我,并且与翁瑞午的关系愈发暧昧。徐志摩的希望彻底破灭了。他只好把精力放在了教书写作和办理《诗刊》上。这样才能暂时忘却陆小曼带给他无法语言的苦痛。
当我们知晓了徐志摩的这些经历之后,再来解读《再别康桥》,或许诗中的意象和景语所蕴含的情语就不难理解了。
徐志摩首节诗以一种悄无声息的方式与康桥作轻轻的吿别。她不想打搅惊动心中的“康桥”,即便离别,也要享受跟康桥的那份独特美好情致。可是康桥的那份美好已经成为了过去时。想带走却怎么也带不走,只能像是与西天的云彩作别那样,纵使有千般眷念也只能无可奈何花落去。徐志摩在他的这首诗中将“景语即情语”表现得淋漓尽致。你看,诗人徐志摩把康河岸边的金柳写得美丽无比——“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不难理解,这“新娘”既是一种景象,也是“诗人”心中无限眷恋的情人形象,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是“诗人”心中之旧情的坦然流露,情与景互为一体又相互诠释。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地在康河的柔波里招摇,青荇水底招摇的模样招惹着“我”心旌漂摇不由得产生了心甘情愿去做一条水草的念想。那是因为只有水草才能陪躺在青荇的身旁。两情盼得久长时,更愿在朝朝暮暮。可是诗人的念想永远都只能是一个念想,更准确的说是一个遗憾。欲做水草而不得又是何等的惆怅。
那天上的虹和映照在康河水潭中的倒影,天光水色,上下映衬,景观一大绝美。可是偏偏给浮藻揉碎了。要是没有这些浮藻该多么美好呀。浮藻就是客观存在的现实。诗人只得面对现实。尽管绝美的景致被浮藻揉碎了,但心中期望的那种美好依然存在,那就是沉淀着的彩虹似的梦。有梦诗人自然就要去追寻。
诗人要去寻找属于他自己的“梦 ”,于是“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虽然遗憾地不能实现他心中彩虹似的梦,但却收获了满船的星辉。本来收获了满船的星辉也挺欣慰挺不错的,值得高歌一曲。但诗人却坦言“但我不能放歌”。为何不能放歌?自然是有难言之隐吧。所以诗人借笙箫,借夏虫,借康桥的沉默巧妙地掩饰过去了。但是敏感的读者却能依据诗人游历欧洲重访母校前的精神状态心理状况意会出诗人不能放歌的心中那份隐隐的痛楚和面对现实难言的惆怅及诸多的不尽人意。
读者不得而知林徽因读到《再别康桥》之后会是什么滋味和感受。但是林徽因却将徐志摩遇难时的一块飞机残骸挂在床头直至她去世则意味着什么?却给读者留不了不是答案的答案。胡适曾言徐志摩“他的人生观真是一种单纯信仰。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并言“单纯信仰里面只有三个大字:一个是爱,一个是自由,一个是美。他梦想这三个理想的条件能够会合在人生里。”但是徐志摩生前并没有实现他的梦想。因为他梦想的三个理想的条件——“爱、美、自由”并没有如他所愿完美地会合在他的人生当中。所以这样看来只能说《再别康桥》是诗人送给他心中的“情人”的一首恋歌。相对他没能实现的梦想而《再别康桥》只能是一种非常遗憾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