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中国,南方大部分地区经历了一段严重的自然灾害时期。上海、江苏等地的福利院里聚集了大量的孩子。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为了解决这些孩子的生存问题,国家决定,把他们送到当时食物相对充足的内蒙古,这些孩子被亲切地称为“国家的孩子”。
时光荏苒,随着岁月流逝,许多被称为“国家的孩子”的人,内心深处那份对根源的探寻愈发强烈,渴望与失散多年的亲人团聚。但他们的寻亲之路困难重重,通过长相的线索找到亲人的机会微乎其微。
2021年,一线希望之光照亮了寻亲之路。公安部组织开展了“团圆行动”,利用全国打拐DNA数据库,全面查找失踪儿童。为了让更多的家庭参与进来,全国各地设立了3000多个免费的DNA采血点。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这个接纳了众多“国家孩子”的盟市之一,当地居民得知这一消息后,纷纷向公安部门寻求帮助,期盼通过“团圆行动”与亲人团聚。
“国家的孩子” 韩立军:因为我们现在做血样的人很多,现在你看通过国家基因库找到的是八个人,没通过国家基因库找到的是五个人,现在已经找到,是我们锡林浩特,找的是最多的。因为我们这项工作一直没放松,我们也在积极配合公安。
在锡林浩特市,退休职工苏和幸运地成了第一位通过“团圆行动”与亲人团聚的“国家的孩子”。
“国家的孩子”苏和:当时就是激动,恨不得马上见到亲人,怎么也是血浓于水,你看我那些哥哥、弟弟、侄子们,他见了不生。我们属于这是国家给第二次生命,我感觉我是最幸运的,退休,又把家找着了,这辈子就没有什么遗憾了。
此后,“国家的孩子”们陆续踏上了寻亲之旅。一些年事已高的老人,拄着拐杖前来采集血样。而DNA技术的不断完善,如同一盏明灯,照亮失散家庭的归途。但即使有了这样的科技助力,要在千万数据中找到亲人的线索,依然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在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的办公室里,民警们正面对着电脑屏幕上的冗长数据,不断地搜寻、对比、分析,每一个细节都可能是关键的线索,每一个线索都寄托着重聚的希望。
锡林郭勒盟公安局刑侦支队技术大队队长 乌达木:你有100个数据的时候,我要比对100次,有1000个数据的时候我要比对1000次。但是我们的技术人员会相对乐观一些,我否定一个的话,我可能要去排除掉一个。不管是认定还是否定,它离真相是越来越近的,我们只要再往前走就可以。
随着科技发展,尤其是刑事侦查技术的飞速提升,寻找失散亲人的步伐也越来越快。李世英老人在2023年9月提交了自己的血样四个月后,就得到了匹配结果,他的亲人,在远隔千里的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