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在《天下篇》里提出了“内圣外王”的思想,但“内圣外王”的主张却不是道家所独享。儒家也非常赞成乃至极力主张“内圣外王”的理想模型。
这的确是一种理想的模型,它认为一个通过自我修养,让人格、品德、能力趋于完美,他就可以人中龙凤、个中翘楚,从而出面管理其他百姓、处理社会事务、享有公共权力,成为居于统治宝座、操控最高权柄的“王者”。
这种模型反过来解释,就是道家或者儒家眼里的最高统治者,应该是个人修养已经达到圣贤标准的人,否则这个统治者就是不合格的。这既是一种理想,更是一种要求。
在儒家的经典著作《大学》里,“内圣外王”的理想模型被具体化、可操作化,变成了“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生产流程”。任何一个人,只要遵从“八目”的程序,最终都能成就最完美的人生;相反,任何一个意图实现“平天下”理想的人,都必须从“诚意”这个最低的台阶起步,踏踏实实、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点一滴地进步、一丝一毫地积累,让自己的修养、品格、能力不断提升和晋级,以便最终获取这种资格。
但对任何一个人而言,这个过程是艰难而漫长,充满痛苦的。佛家将修行的本质揭示为“修心”,就是运用种种方法修正自己内心的种种错误,最终让自己的心拂去贪婪、嗔恨、愚痴等种种尘埃,恢复温暖、仁慈、智慧的“本来面目”。
虽然提法不同、角度有异,但“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儒家的修行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过程?“八目”的进阶程序,其实质也就是一个与自己的*、情感、弱点、缺失不断斗争的过程。用现代心理学的观点说,就是一个人的“本我”与“自我”在经历无数次的“决斗”之后,获取“超我”状态的过程。
这种过程本来就是艰难、漫长、痛苦的,更何况每个人的先天禀赋、人生际遇也不相同,即便是一个坚毅果敢,愿意直面这种种心灵折磨、纠结纷争的人,也只能“尽人事以听天命”,对修行结果无法保障。这种艰难性和不可预知性,就决定了为什么历史上、世界上又那么多的人,为什么能够达到圣贤等次的却如此稀罕少见的原因。
但每一个统治者都希望自己能够成为事实上和百姓理想心目中的“王者”,实现对百姓肉体和精神的完全统领。也唯有这样的统领是真正意义上的、可以“万世不易”的。可惜,每一个坐在统治宝座上的人又不愿意经历“内圣”的艰难过程,因为绝大多数人都多多少少有自己不愿放弃的*和情感。这也就是儒家思想“物美价廉”但“销售量”却无法在统治者那里实现压倒性突破的根本原因。
正当统治者处于“想吃肉又怕油了手”的焦灼之中的时候,突然来了一个人,对这个君主或者皇帝说,我有一个办法,既不会让你油了手,甚至你根本就不用动手,又能让你享受到羊肉的美味,你想不想试试?有这样的美事,恐怕唯有傻子才会拒绝吧!
这个前来向皇帝贩卖“吃肉新法”的人,就是商鞅、李斯、韩非等人;“吃肉新法”就是法家的思想。李斯、韩非这两位儒家圣贤荀子的高足以及商鞅等人,是在深入研究儒家思想、深刻总结儒家思想屡屡碰壁的惨痛历史之后,洞悉人性的弱点,摸准统治者的心思之后,对症下药地创立法家思想的。
对于统治者而言,法家思想的最大吸引力就在于:一个中庸之人就能统治万民、王霸天下。这里的“中庸”二字和儒家思想的“中庸”含义是不一样的,儒家思想里的“中庸”是一种完美的心理状态和为人处世之道,这里的“中庸”是指天赋、品德、能力都处在中等水平的人,也就是普通人。
法家告诉君王或者皇帝,我不需要你天资多么聪慧、学习多么刻苦、品德多么优良、知识多么渊博、能力多么超群……总之,一切需要个人勤奋努力、刻苦磨砺的东西都不要,只要你掌握了我们法家的三个“法宝”,保证让你君临天下、如鱼得水、江山永固。这就好比武侠小说里修习武功,一种功法需要骨骼不凡,且勤学苦练、日积月累,天长日久才能获得成就,而另外一种功法没有资质门槛,而且简单方便,能够一夜之间就成为顶点高手。
捷径往往比常规途径更具吸引力,仅凭这一点,法家首先就征服了最高统治者。法家又主张“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对于天子、诸侯、士大夫这样的贵族阶级,那些严酷、冷峻、残忍的律条是不用的,依然是待之以礼、温情有加。我们的“恶”手段,仅仅是用来对付平民、奴隶等“下等人”的。这样一来,除过商鞅这个个别现象,法家的主张也是整个居于统治地位的贵族阶层乐于奉行的。居上者“皆大欢喜”了。
特别需要明确的是,传统意义上的法家思想与今天人们所倡导的法治是有着本质区别的。法家有三大“法宝”,也就是由三个体系构成。唯独其中的“法”与今天的法治思维有一定联系,其余的两部分则属于另外的范畴。
法家的“法”这一“法宝”的炼制者其代表人物就是商鞅(死于公元前338年)。商鞅又名公孙鞅、卫鞅,他平生最重视“法”,也就是法律、法制,使用规范的律令和条文来约束人们的行为。法家的第二大“法宝”是“术”,是指办事、用人的方法和艺术,也就是权谋和政治手腕。这个“法宝”炼制者代表人物就是申不害。法家的第三大“法宝”是“势”,重点探讨权力的掌控、权威的树立、声势的营造。这个“法宝”的炼制者代表人物叫慎到,慎到是和儒家的“亚圣”孟子同时期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