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不要打孩子的后果,家长打孩子是正确的吗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1 06:35:43

幼儿在幼儿园被打家长不要动手,不要因为误解了幼儿社会能力发展的水平,剥夺孩子独立成长的机会,甚至可能触犯法律。


2022年11月8日上午一鲁姓男孩在幼儿园与同班另一名男孩争抢玩具时发生肢体冲突,被对方戳破头皮。鲁父发现孩子被“”欺负”后,于当天晚上19点多到对方家中讨要说法。因为情绪过于激动,鲁父动手击打该男童面部,导致其仰面躺倒在地。男童64岁的爷爷见状,先后用塑料椅、木椅与鲁父对打,因为被鲁父推倒导致腿部骨折。目前,鲁父因涉嫌故意伤害被公安机关依法刑事拘留。

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因为争夺物品的拥有权,常常会发生抢夺事件。他们解决问题的策略比较有限,语言发展没有肢体动作来得快,有可能动手打人。动手抢东西属于工具性攻击行为,没什么太大的恶意。并不是故意地欺负,或者伤害。

幼儿是通过试错的方式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的,他们通过打闹游戏(tumble and rough play)了解彼此之间的身体界限。这次打斗误伤了对方,对方不满意了,下次就懂得要轻一点。这是儿童学习的重要方式。幼儿之间的游戏还不会达到校园霸凌的程度,更不会升级为校园暴力事件。幼儿之间发生冲突是的让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或者通过与家长或老师讨论获得解决矛盾冲突的非常好的机会。他们打架很快就会和好,不会记仇。

在大人看来,自己的孩子被伙伴“欺负”了,自己要挺身而出,为孩子出口气。其实是家长不懂儿童成长发展的规律造成的误解。下次遇到这样的事情,家长一定要保持冷静,不可暴力干预。家长大可不必大惊小怪,更不能过度参与,甚至对对方大打出手。

从法律的角度来讲,幼儿属于无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他们对自己的行为及其后果无法完全认识和控制,他们造成的事件后果,一般要由其监护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家长属于民事行为能力人,如果主动殴打幼儿,就是故意伤害,就要承担民事责任,甚至是刑事责任。


家长是孩子学习的榜样,他们处理问题的方式能够让孩子自己学习到。如果家长如此冲动,对孩子影响非常不好,不但学不到冷静、客观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容易把孩子带上触犯法律的歧途。

家长如果觉得自己的孩子因为与小伙伴发生矛盾受伤了,可以先查看伤情,询问孩子的感受,安抚孩子的情绪。如果孩子觉得对方并不是经常故意欺负自己,这次受伤只是偶然发生的抢夺事件造成的,家长可以教给孩子用语言与对方沟通,如轮流玩玩具,每人多长时间;按照先到先得的原则,等对方不玩的时候,自己再玩,总之,不要动手打人。

如果孩子觉得特别委屈,伤情较重,家长可以带着孩子找到对方家长,要求对方孩子说出当时的情况,以及他的感想。可以要求对方道歉,并保证下次不要再动手打人了。让对方家长多给孩子讲讲解决冲突的办法。

如果发生了需要治疗的费用,可以请对方家长负担这笔费用。或者有保险的话,可以走保险理赔程序。

总之,当孩子与其他孩子发生矛盾时,家长要克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过于激动甚至去打对方的孩子及家长。否则,可能会受到法律的惩罚。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