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听到“章鱼鸡粒炒饭”之后,记者竭尽搜索,大都只是“咸鱼鸡粒炒饭”的信息,不少粤菜厨师都不曾听说过这道美食。对此,粤菜泰斗温祈福认为,炒饭就如火锅一样,是一种包罗万有的食物,只要你喜欢某一样食材,你都可以将其加入,共冶一炉,而且,只要火候把握得当,很难把炒饭做得难吃。
豆豉蒸鲮鱼
土鲮鱼作为岭南特有的食材,鲁迅在穗时可吃过不少。据考究,妙奇香的“豆豉蒸鲮鱼”用的是阳江豆豉,而土鲮鱼则是以塘底青苔、藻类为食的鲮鱼,用来清蒸是咸鲜极致,用来炖汤则鲜甜无比。
温祈福介绍到,如今的土鲮鱼已经不是以前的土鲮鱼,总让人觉得少了份天然的滋味。而因为鲮鱼多刺且极细小,要去尽鲮鱼骨颇费厨师心思也考验厨师技术,大都直接打碎,做成鲮鱼滑或鱼面,而鲁迅喜欢去的北园酒家,在当时也有一道独创的“上汤鱼面”,将新鲜的土鲮鱼打成鱼胶,用蛋白拌匀,挞透,蒸熟,再切成面条状,浇上上汤,口味也是相当清甜。
星期美点
爱好喝茶的鲁迅,在不少茶楼、茶室都留下了不少足迹。而除了喝茶,用来佐茶的广式点心也必不可少,虽然鲁迅曾经吃过哪些点心已经无从考究,但是能够确定的一点是,广州的星期美点一定是鲁迅茶桌上的“常客”。
据粤点泰斗陈勋介绍,早期茶楼以及酒家的点心,也比较简单,多是杏仁饼、蛋卷、薄脆、糖果之类,有些茶楼则只是供应糖果食品,如糖莲子、糖冬瓜、糖桔子、糖金橘以及糖荷豆等。到民国之后,茶楼酒家为适应市场竞争以及来自各地人群的需要,点心的品种才陆续增加,如豆沙包、麻蓉包、椰蓉包、叉烧包、腊肠卷等,牛肉烧卖、干蒸烧卖和虾饺烧卖也是民国后才出现成为茶点。上世纪20年代初,陆羽居点心师郭兴(孖指兴)创制和推行所谓“星期美点”,就是一星期变换一次点心,打破过去每个季节才换小部分的做法。每隔一周,民众可以在茶楼酒家吃到不同口味的点心,如此快节奏的口味变化,自然吸引了不少食客。
时过境迁,不少星期美点已经消失在现代人的餐桌上,其中,最为著名的便是这“奶皮猪油包”。粤点老行尊何世晃曾在著作中提到,奶皮猪油包要用牛奶、猪油和面,馅料以白莲蓉、糖熟冰肉、炸榄肉、白芝麻为主,因为馅料容易“泄身”(即稀),制作速度要相当快,蒸出来的“奶皮猪油包”要呈蟹盖状才称得上是标准,包面起发爆裂成蟹盖纹者为上品,因此也有“蟹盖猪油包”的美誉,入口有浓郁的奶香,猪油香,吃起来相当松化软滑,细品之下其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