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经注》
又由于郦道元这么多年来一直在地方上频繁的进行工作调动,所以他去到了不少的地方,对脚下的这片土地非常了解,因此他搞创作更是手到擒来。
在《水经注》中,郦道元十分详细的记载了一千余条河流的历史遗迹,人物故事等等,引用了大量我们到我们今天早已经失传的文献,还夹带了不少的碑刻墨迹和坊间传闻。
这么说吧,这本书堪称是中国古代最为全面的综合性系统化地理著作,而且还是无出其右的那种。
有这样的大作流传,郦公足可名垂青史,郦道元老兄就算是就此隐退,那也是没问题的。
但历史似乎并不愿意让郦道元就此落寞,不久之后,郦道元又被提拔起来,并且以北魏高级将领的身份被派上了战场。
我们知道,北魏最一开始的都城,是在平城,也就是今天的山西省大同市。
朝廷都城尚为平城时,曾经在平城以北设置了六个军镇,我们一般称为北方六镇。
六镇紧邻都城,又肩负着防御边境柔然人的责任,所以在当时的政治地位,那是很高的。
然而,自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以来,平城荒芜,北方六镇也随之落寞。
战略地位也没有那么得天独厚了,政治地位也一落千丈了,六镇军民积怨已经,终于在北魏孝明帝元诩的时代发动了起义和叛乱。
想来,北魏朝廷对六镇起义其实是措不及防且没有多少准备的,所以人手严重不足,临时抱佛脚,居然把文官出身的郦道元也派上了战场。
但您还别说,虽然成了儒将,但郦道元在战争中的表现还是十分亮眼的。
《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魏河间王琛等惮邃威名,军于城父,累月不进。
六镇起义的叛军一开始在战场上气势汹汹,但一听说郦道元掌兵前来,居然立刻就老实了,他们早就听说了郦道元的威名,生怕自己折在郦道元的铁腕上,干脆就地扎营,埋锅造饭,好几个月都不敢前进一步。
(六镇起义)
在六镇起义中收获颇丰的郦道元再度升职,这一次,他的官位是御史中尉。
御史负责监察百官,而中尉则是军职,所以这个职务加起来,就是在军中进行监察和督导的工作。
监察官员的权力不用作者多说,那必然是很大的。
郦道元素来刚正不阿,执法公正,让他在军队中搞监察,实在是相当合适。
老郦同志在执法上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那就是从来都是就事论事,丝毫不畏惧权贵豪强,无论是谁犯到郦道元的手上,那必然要被他狠狠的收拾一顿。
比如,北魏有一位汝南王,叫做元悦,是孝文帝拓跋宏的儿子,根正苗红的皇族子弟。
这个元悦呢,平时非常宠爱一个叫做丘念的侍从。
丘念仗着元悦宠信,时常为非作歹,胡作非为,频频触犯法律,一直被郦道元所不容。
丘念当然也知道郦道元一直盯着他呢,所以这小子非常鸡贼,每次在外面作奸犯科之后从不停留,而是直接就往元悦的王府里一蹲,主打的就是一个我不出来。
你郦道元再牛,你总不能带兵到王府里来抓人吧?
的确,郦道元没有这个权力。
不过郦道元虽然没有这个权力,但他却一直是个手段了得的人。
所谓,常在河边走,哪儿有不湿鞋,人在江湖混,哪儿能不挨棍,很快啊,丘念有一次作恶之后正要往王府里藏,立刻就被提前埋伏好的郦道元给逮住了。
郦道元毫不留情,直接把丘念投进了监狱,公开宣布,择日处死。
得知自己的侍从丘念被抓,元悦第一时间就开始捞人。
不过元悦知道,郦道元是个硬骨头,自己这个王爷的面子,他肯定是不会给的,所以他立刻就联系上了洛阳都城里的胡太后。
宣武灵皇后胡氏,这是当时的皇帝孝明帝元诩的母亲,摄政中宫,大权在握,是帝国权力金字塔尖上的人物。
(太后胡氏)
元悦找胡太后求情,胡太后表示这不是小事一桩么,立刻就给郦道元发布了一道旨意,旨意从洛阳出发,加急快件送到郦道元的手上,要求郦道元在收到旨意的第一时间无条件释放丘念。
太后都发话了,按理说这人是不能不放了,但牛的是,郦道元是谁也不惯着,居然在胡太后的旨意到达之前打了个时间差,抢先一步把丘念处死了。
这种和权贵硬刚的事情只不过是郦道元人生中的缩影,事实上,因为秉公执法,他得罪了相当一大批的权贵。
这帮权贵们被郦道元一顿收拾打压,那日子过得是相当难受,他们当然想要把郦道元给扳倒,但问题是,郦道元是朝廷命官,那不是说给他弄死就能弄死的。
不能明着弄,那就得暗里下绊子。
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北魏朝廷收到线报,在长安地区驻防的刺史萧宝夤有谋反意图,需要高度警惕。
这个萧宝夤,他本来是南朝人,还是南朝齐的第五位皇帝齐明帝萧鸾的儿子。
萧宝夤当年和他哥萧宝卷抢皇位没抢过,因而叛逃到了北朝北魏做官。
这个人的成分,那就不是很坚定,所以谋逆的消息传来,朝廷高度重视,立刻开会,商量着要派一位得力的大臣巡视长安,看一看这个萧宝夤到底在搞什么鬼。
您要说是派一支实力雄厚的军队过去巡视,那还靠点谱,但朝堂上商议出来的结果是,要派一名大臣下去视察一下,单枪匹马,那这份工作可就相当危险了。
出现危险工作,这帮北魏权贵们动了歪主意,他们立刻为郦道元摇旗呐喊,表示这工作不是一般人能*,非是咱郦哥莫属。
胡太后被这帮权贵们一怂恿,还真就把这活儿派给了郦道元。
面对巡视长安的任命,郦道元没有拒绝。
虽然以他的智慧,他应该可以料到,这份工作凶多吉少,恐怕此一去,那就回不来了。
然而他没有推辞,而是默默收拾行囊,立刻出发了。
果然,郦道元前脚到了长安,后脚就中了意欲谋反的萧宝夤的埋伏,他被叛军包围,拼死力战,奈何寡不敌众,就此战死。
《北史·卷二十七·列传第十五》:道元瞋目叱贼,厉声而死。
临死之前,郦道元毫不畏惧,反而怒目圆睁,大声斥责叛军,死的是相当从容。
(郦道元)
流辉史乘,俎豆攸崇,这真是一条铁骨铮铮的硬汉。
想来,郦道元已经没有遗憾了。
他有过一水好评的政绩,有爱戴他的黎民百姓,他在战场上挥洒过热血,他用自己的拳头猛烈的打击了那些奸佞的恶人。
他的一生,活的真实而热烈,活的响亮而精彩。
他还曾走遍千山万水,他也曾到访名山大川,身后更有《水经注》,足以流芳千古。
《水经注》中最为经典的篇章,当属《三峡》。
而《三峡》中的名句,又当属“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有意思的是,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写黄河时用了很多自己的原创诗文,但在这篇描述长江的《三峡》中,他却大都是在引用前人的诗文,乃至乡间的民谣。
那为什么面对黄河时,郦道元亲自下笔,而描写长江时,他却引用了这样的一句诗文呢?
那是因为,作为北朝官员的郦道元,因为南北战乱,终其一生,也没有亲临过长江,就更别提在南方自由的行走了。
郦道元没见过三峡,当然也无从得见今人举世无双的三峡工程,如果他看到了,那它一定会感叹,一定会欣慰,我们民族的伟大,我们华夏的伟大。
不过,身虽未至,但神早已往。
当隋文帝杨坚在郦道元死后六十二年后统一南北之后,人们一定会想起,当年那个跋山涉水纵览大好河山的,郦道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