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是诗歌的年代,那时候全民理想主义,人人充满情怀,文学是主要阅读,诗人拥有一个比较纯粹的文学环境,海子自*后,中国先锋诗歌不复存在,诗歌神性的年代宣告终结。
我们大多数人熟知海子,源于他一首明快的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那句“从明天起,做义工幸福的人,喂马、劈柴、周游世界,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几乎人人都会。其他广为流传的还有“今夜我不关心人类,我只想你”、“天空一无所有,为何给我安慰”等,有人说,海子的作品炽热又悲凉,像一个巨大的黑洞,吞噬着他的热情,最终带他去了另一个世界。甚至有人解读“我有一所房子”也许不是真的房子,而是坟墓的象征。
海子曾写过一首诗《麦地与诗人》:当我痛苦的站在你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是,一次海子带着自己的诗去成都与圈内诗人研讨交流,希望得到同行前辈诗人的鼓励,没想到有个诗人当面严厉批评:“人类有一个但丁就够了”。此前海子对这个诗人还有很大的好感,可想而知,这对视诗歌为生命,内心单纯、敏感而又脆弱海子而言有多残酷。
盛名之后孤独求败,孤高而和寡,是海子自*的第三个猜想。
海子19岁参加工作,一开始是在校刊编辑部,后来又调去哲学系任教,但是1987年,海子却准备辞职,他想去海南办报纸,但是父亲知道这个消息后,把他训斥了一顿。在八九十年代,一个农民出身的父辈眼中,能在大学当老师 ,就是金饭碗啊,体面有尊严,下海经商不该是文化人该*事儿!为了父母的心愿,海子终究没有辞职下海。
一个自由无拘束,才华无限又天马行空的人,也许真的不适合体制内囚牢一般的生活,内心的痛苦和矛盾,可能只有海子自知。
后来查父回忆此事,后悔不已,为了所谓的面子,查家连里子都没了。如果他当初没有阻止儿子,也许海子今天还活着。
体制内的痛苦与挣扎,亲人的愚昧不理解,也许是海子自*的最后一道防线。
至此,这个在当时光芒万丈的天才诗人,陨落。
海子卧轨时留下9字遗言“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在最火车呼啸而过的那一刻,善良的海子选择了原谅所有人,原谅这个世界。
30年过去了,这个世界依然每年春暖花开。
但是当年那个以梦为马的海子,却再也没出现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