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趁势而起,挟天子以令诸侯,剑指北方袁绍军阀集团。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经官渡之战一役,以少胜多大败袁绍,袁绍军阀势力被严重削弱。建安九年(204年)二月,曹操借机攻破袁绍军阀集团的邺城,并从这一年起,直至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的十六年时间里,其一直把邺城当作自己的王都,并苦心经营,政令军事皆从此出。
那么曹操和这棵柏树究竟有什么历史渊源呢?据《三国志》卷一魏书一所载:“(建安)十三年,春,正月,(曹)公还邺,作玄武池以肄舟师。”在基本平定北方后,消除南方割据势力就成了曹操最大的心愿。于是曹操在邺城建三台、兴南校场,同时在三台之一的铜雀台南八公里处挖掘了一个人工湖泊,并引漳水以济之,是为玄武池。曹操文武并重,在三台以诗酒助兴,招揽天下文士英才,在南校场举行籍田和阅兵,在玄武池则训练水师,意图一统天下。
可玄武池这里光秃秃的一片,曹操每次举行籍田、阅兵、训练水师仪式时,竟无拴马之处。次子曹植见状,特意从太行山移来一棵碗口粗细的柏树,栽在玄武池南。柏树汲取漳南大地的灵气,越发长得挺拔茂盛,曹操见状非常高兴,每当骑马到此,总把马拴在这棵树上,因此,这棵柏树也就有了“曹操拴马桩”的美称了。
时间已过去1800多年,当年的小树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临漳县第一任文管所所长乔文泉依据南校场位置推断该柏树为“曹操拴马桩”,并载于《临漳县志》之中。而经过文物部门对邺城遗址的持续保护与挖掘,现已明确此树位于邺南城正南门朱明门南出1.5公里大道西侧。邺南城是北朝晚期的佛教中心,邺下大寺甚多,因此也有人说此树是大寺庙内留下的古树,而关于古柏树来历的两种观点究竟孰是孰非,仍需后人加以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