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画作的特点,唐寅画作过程

首页 > 经验 > 作者:YD1662024-03-22 14:41:35

明 唐寅 《函关雪霁图》轴纵69.9厘米横37.3厘米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崇山峻岭,积雪岩关,运货驴骡牛车队伍,冒寒艰辛跋涉于山路。天空与水面均以淡墨烘染,衬托出雪景清旷萧疏之气。近景枯柳杂树挺立,岩面皴笔不多,以示雪意。此画笔法变化多端,潇洒劲利,而其牛车、屋宇、栈桥,皆刻划细腻。

诗题于右上角,前两句形容画作主题内容,后两句形容春雪初融,行旅之难处。正德二年(1507)唐寅于苏州府城内北边筑桃花庵,内有学圃堂、梦墨亭,此轴画上即钤有“学圃堂”闲章。

明代中期唐寅《仿唐人仕女》赏析

唐寅画作的特点,唐寅画作过程(17)

《仿唐人仕女》轴纵149.3厘米横65.9厘米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据《云溪友议》所载,唐人张祜、崔涯以文采名闻扬州,所作诗词深得众人赞赏。名妓李端端曾向崔涯求诗,获赠诗句「扬州近日浑成差,一朵能行白牡丹」。画中男子坐于卧榻上,凝视屏风前手持白牡丹的女子,即在描绘李端端与崔涯相晤的情景。

此帧人物造型秀美,举止安详,衣纹线条,有着明显的变化。写湖石景物,笔势纵放,与题识的运笔行气互为呼应。通幅清隽淡雅,已成自家面貌,应是唐寅四十二岁后的作品。

明代中期唐寅《画班姬团扇》赏析

唐寅画作的特点,唐寅画作过程(18)

《画班姬团扇》轴纵150.4厘米横63.6厘米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棕榈树下,女子手执纨扇而立,为庭前蜀葵道出秋凉寒意,不禁令人生起天凉何需纨扇扬风的疑惑。本幅画者实有所托,取材自汉代班婕妤(约公元前48-6年)〈怨歌行〉,文末言道:“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唐寅似藉班婕妤遭成帝冷落的典故,自喻失意之情。

人物衣褶运笔灵活,技法已臻成熟,为其传世的经典人物画作。题诗款署「征明」,相传文征明习用「文壁」署书画,四十二岁后始用「征明」,文、唐同年,故此幅可视为唐寅四十二岁后的画作。

明代中期唐寅《西洲话旧图》赏析

唐寅画作的特点,唐寅画作过程(19)

《西洲话旧图》轴纵110.7厘米横52.3厘米藏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画中树石矮屋,穿插掩映,前景右侧,枯树斜擎而上,中景巨石旁的茅屋中,两人对坐,当是作者与访客「西洲」,惜身分不可考。

画中枯树、细枝及稯叶,出现颤笔,然布景剪裁,仍觉精警动人。画上行书题跋,用笔爽利劲拔的风神,为唐寅成熟期的书风。依其中诗语「醉舞狂歌五十年」,成画时间的下限,可订在唐寅五十岁时,即一五一九年。题诗中的「不损胸前一片天」,唐寅率真不羁的性情一表无遗。

明代中期唐寅《墨竹扇图》赏析

唐寅画作的特点,唐寅画作过程(20)

上一页12345下一页

栏目热文

文档排行

本站推荐

Copyright © 2018 - 2021 www.yd166.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