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始建于1750年,1860年在战火中严重损毁,1886年在原址上重新进行了修缮,是中国景观园林设计中的杰作。自然山峦和开阔的湖面与人工景观如亭台、长廊、殿堂、庙宇和桥一起构成了一个具有突出美学价值的和谐整体。
颐和园
颐和园,位于北京城西北郊,原是清代皇家花园和行宫,乾隆十五年(1750年)建清漪园。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烧毁。公元1886—1895年,慈禧太后挪用海军军费进行重建,历时十年,并改名为颐和园。颐和园占地290公顷,主要由万寿山和昆明湖组成,水面面积约占四分之三。颐和园内有亭、台、楼、阁、廊、榭等不同形式的建筑3 000多间。
颐和园的建筑
全园大体分为三个区域:以仁寿殿为中心的政治活动区,以乐寿堂、玉澜堂和宜芸馆为主体的生活居住区,以万寿山和昆明湖等组成的风景游览区。
乐寿堂
佛香阁:是颐和园的主体建筑,建在约21米高的石台基上;阁高40米,有8个面、3层楼、4重屋檐;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