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出生,他在日后重筑了现代物理学大厦,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40年后,2018年3月14日,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去世,享年76岁。霍金可以说是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今最为知名的物理学家之一。
而今天,是爱因斯坦诞辰140周年,也是霍金逝世1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聊一聊两位伟大的科学家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启示?
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话说爱因斯坦的时代,当时的人都认为经典物理学已经相当完备了,只需要修修补补就可以了,整个世界用牛顿的体系就够了。当时的牛顿甚至都快被神格化了。
面对这样的权威,年轻的爱因斯坦说:不!我不这样认为!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就要说出来,你爱咋咋地。
于是,在1905年,他一连发出几篇诺贝尔奖级别的论文,其中就包括狭义相对论,光电效应,它们彻底击碎以牛顿为代表的经典物理体系,而这一年也被称为爱因斯坦的奇迹年。
60多年后的1970年,年轻的霍金和另外一位科学家彭罗斯合作,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框架中的奇点理论。在这之前,创立广义相对论的爱因斯坦认为:如果广义相对论完备的话,宇宙中就不会存在宇宙大爆炸的奇点。
爱因斯坦被认为是物理学桂冠上的明珠,是20世纪最权威的物理学家,而广义相对论又被认为是极为可靠的理论。面对这样的权威,年轻的霍金说:不!我不这样认为!我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我就要说出来,你爱咋咋地。
于是,霍金在证明奇点定理的同时,还证明了广义相对论的不完备性。
他们面对权威,敢于说:不!
这其实已经很不容易的,然而他们还能证明自己的想法,这正是两人的过人之处。
纯粹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召开,这会议集结了当时全世界最顶尖的科学家,这当中有许多人让高中生和大学生闻风丧胆,瑟瑟发抖。
虽然群星众多,但关键只在爱因斯坦和尼尔斯·波尔两人之间。波尔代表着量子力学,而爱因斯坦是反对量子力学的,他认为量子力学是不完备的。而这次的交锋只是他们学术分歧的第一回交手,往后数得出来的交手至少还有2次,每次都打得天昏地暗,连居里夫人这样的大咖都只能在一旁目瞪口呆。
然而,他们的争论只局限在量子力学本身。波尔在去世时,办公室的黑板上还画着爱因斯坦用来反对量子力学的思想实验,而爱因斯坦呢?也一直在思考如何证明量子力学的不完备。
虽然在学术上,两人一次次的针锋相对,甚至爱因斯坦还说了那句:上帝不会掷骰子。而波尔回敬了一句:爱因斯坦,不要去指挥上帝该怎么做。
但两人在生活当中一直都是很好的朋友,他们是如此的纯粹。
而霍金也是如此,当初霍金提出了黑洞面积定理,他发现黑洞的表面积只能随着时间增大,不能减小。这也是他最大的成就之一,这使他一时声名鹊起,跻身顶尖物理学家之列。
后来,这个发现吸引了一个年轻人贝根斯坦,他根据霍金的理论,进而证明了黑洞表面积和它的熵成正比。知道这件情之后,霍金是非常非常非常地反对的,因为霍金的推导过程只是从数学上完成的,咋可能和热力学有关。但他没有一下子跳出来吆喝站队骂街,而是非常克制。
虽然自己已经成名的物理学家,贝根斯坦只是一个小辈。霍金先是重新推导了一遍,没有发现任何错误,然后花了大半年的时间,在默认贝根斯坦的结论是正确的基础之上,加入“量子化”的条件,得到了黑洞向外辐射能量的结论,也就是著名的霍金辐射。而这也成为了霍金最大的学术成就。
而霍金这种克制的态度,学术问题只通过学术来解决,即使自己再不情愿,也不带入任何情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可以说,爱因斯坦和霍金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物理学家,有一部分原因就在于他们的纯粹,不夹杂任何情感因素,就事论事的精神和一丝不苟的态度。
反观现在网络上的喷子,常常只是观点不合就能喷起来,而喷的内容往往和争论的事情毫无关系。于是,很多时候连自己在争论啥最后都忘了。这也是常人和科学家们的差距。
所以,爱因斯坦和霍金的故事告诉我们:嘴炮很容易,但敢于做,认真做,坚持做,不惨杂任何杂念地做,其实很难。不过,如果你做到了,那就距离成功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