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时,汴州一度落入安史政权手中,唐朝的漕运由此改道,曾经的汴水段由于缺少经营,河道淤堵,难以行船,刘晏担任转运使后,大力整治漕运,尤其注重疏浚汴水,“自是每岁运米数十万石以给关中,唐世推漕运之能者,推晏为首,后来者皆遵其法度云”。为了巩固漕运路线,同时也为了对抗河朔地区的藩镇,唐廷对河南道腹心地区进行了行政区划的调整,这里在安史之乱时期主要是永平军的辖地,包括汴州、宋州、滑州、亳州、陈州、颍州和泗州七州之地,为了加强这一地区的军事势力,唐德宗从永平军中分出颍州、宋州和亳州,成立汴宋军,以宋州刺史刘洽为节度使,后来因统辖的州里面没有汴州,于德宗建中改名为宣武军。
唐德宗
二、宣武镇的设立宣武军成立之初,要受永平军的节制,当时的永平军节度使是唐宗室的李勉,汴州为其治所。建中三年(782年),幽州、成德、魏博、淄青四藩镇联合淮西的李希烈一同反叛唐廷,推举李希烈为天下都元帅。第二年,宣武军和永平军一同参加了这场战争,主要讨伐位于淮西的李希烈。李勉没有什么军事才能,因此李希烈很快便攻陷汴州,李勉率领部下逃到宋州投靠刘洽。兴元元年(784年),李勉回朝请罪,他的军队全都交给刘洽指挥,因此宣武军势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刘洽有勇有谋,很快便率军收复汴州,宣武军的治所也顺势迁到汴州,德宗对宣武军的战果非常满意,给刘洽赐名为刘玄佐。
在刘洽担任宣武军节度使的10年时间内,宣武军的领地从原来的三州增加到四州,即颍州、宋州、亳州和汴州,军队增加到10万。中晚唐的藩镇中有一种明显的骄兵现象,士兵结成父子相袭的职业兵群体,形成固化的利益集团,节帅通过给予士兵大量的赏赐换取士兵的忠诚,赏赐稍微不足,便有可能招来*身之祸,引起兵变,有些藩镇变换节帅如同儿戏,以至于节帅在使府召开军事会议,要安排亲信的牙军守护在身边以防不测。
影视剧中的藩镇节帅
三、宣武镇从动荡到大治刘洽主政宣武军后期,渐渐滋生了傲慢的情绪,长久不到长安朝见德宗皇帝,眼看着宣武军即将成为下一个河朔藩镇,当时与刘洽关系很好的江淮、河南转运使韩滉极力劝说他要顾全君臣之义,加之刘洽的母亲也时时劝说他要效忠朝廷,于是刘洽于当月入朝表示对朝廷的顺从,德宗加封他为检校尚书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刘洽辞去宣武军节度使的位子后,宣武军也发生了骄兵现象,共发生了五次动乱,这几次动乱有着相同的模式,大多是朝廷在上一任节度使去世之后,从其他地方空降或者任命当地亲朝廷的人做节度使,引起当地牙将阶层的不满,他们煽动士兵暴乱,逐*唐廷派遣的节帅,然后逼唐廷授予他们节度使一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