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郑州一男子躺在床上发烧39.2℃,用手机拍摄被窝情况,只见被子掀开,一直有白烟冒出。
当事人称当时吃了退烧药就躺在床上睡觉,因为被窝太热,直冒汗,热醒后一掀开被子,床单和被子都湿了,还冒着白烟,以为自己在蒸桑拿。
而此前,广州一位62岁的阿姨,却发生过捂汗退烧进icu的事件。
据家属描述,这位阿姨感冒发烧后,就使用了“土方法”——捂被子,结果当天中午就出现头晕、呕吐症状,下午已经意识昏迷,当医生赶到时,阿姨呼吸急促,体温已高达40.5℃。
随着新冠政策的调整,可能不少朋友都不幸“阳”了,随之出现了发烧、身体部位酸痛等不适。
但其实之所以出现发热,从而引起身体的多种不适,其实都是人体的免疫系统在保护我们。但关于退烧的方法,不少人可能存在认知误区。对于感染新冠导致的发烧,我们到底该怎么应对呢?
一、发烧其实是免疫系统在“*毒”?其实之所以感染新冠出现发烧和身体酸痛,其实是免疫系统在“*毒”,人体有三大防线来抵抗病原体的攻击。
第一道防线,由皮肤和黏膜及其分泌物构成,当病毒入侵人体时,鼻腔口腔等多处黏膜组织会分泌粘液包裹住病毒,通过纤毛摆动,加上喷嚏和咳嗽,将病毒排出体外。
但此时仍有顽强病毒留在体内,悄悄进行复制,当达到一定规模和数量,人体的免疫“先锋”白细胞机会发现它们,此时第二道防线(*菌物质如溶菌酶和吞噬细胞构成)被触动,开始采用“自我毁灭”方式,进行*毒。
而身体则会开启“无差别”攻击,健康细胞与病毒细胞共同阵亡,身体体温就会升高。
之后,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构成的第三道防线随时监控身体状况,并记录新冠病毒信息,当下次相同病毒入侵,可以随时反击。
而在这场大战结束后,为了集中力量对付病毒,会缩减一部分代谢率,从而引起肌肉酸痛、乏力等症状。
一般来说,从发烧到退烧,常会经历3个阶段:
一是体温上升期,此时免疫系统发现病毒,启动炎症反应,身体会出现发抖、颤栗;
二是高热期,此时白细胞与细菌、病毒激烈斗争,会产生热量,体温急骤升高,同时人体会感觉到产热导致的心跳加快;
三是退热期,战后体温逐渐恢复,这个时候人才会开始出汗,进行退热。
在这个过程中,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来决定治疗方法。
二、一定要烧到38.5℃才能吃药吗?不少人发现身体有发热迹象,就会马上服用退烧药。但根据专家建议,并不是出现发热就需要用药。
人体的温度基本恒定,体温波动范围在36.0-37.0℃之间,若达到或超过37.5℃,就称作为发热。那为什么医生一般建议38.5 ℃再吃药呢?
这就与人体的保护机制有关,一般人体的免疫细胞活性需要一定的温度去刺激其活跃度。当人体发热达到38.5℃,免疫活性完全被激发出来,此时免疫力大幅增强,更有利于人体治愈。所以医生会建议体温上来后,再进行退热。
不过,具体什么时间吃药,不一定要看体温,而是个人不适情况。
如果感觉难受到非常痛苦,口干舌燥、浑身酸痛,甚至影响睡眠时,那就要先照顾自己的感受,让自己舒服起来,根据自己情况适量用药。
需要提醒的是,感冒药、退烧药等都是缓解症状用药,只是出现症状时帮助缓解,并没有预防作用。
同时,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的用药间隔,短时间内反复吃药容易过量,可能触发药物不良反应。
三、发烧时,3件事千万别做发烧期间,除了注意用药,以下几件事大家要避免做:
1、捂汗
若发烧时,有发冷现象,可以适当捂一捂,让汗液带出热量,起到降温效果。但若是已经发烧到38、39℃,捂汗反而不利于皮肤散热,容易出现高热惊厥。
另外,捂汗时,体温越来越高,容易导致体内水分、电解质流失,可能导致脱水、体力不支、神经系统损伤等严重并发症。
2、洗冷水澡
冷水澡降温看似无害,但物理作用降温,是无法降低人体核心温度,且在冷水刺激下,还可能使人体受凉,进一步加重发烧。
3、酒精擦浴
发热时,皮肤血管扩张,高浓度酒精可引起皮肤收缩,导致出现寒战,不仅不利于散热,还会增加患者的不适感。
若体温在37.5~38.5℃之间时,优选物理降温,例如多喝水,保证身体有充足水分,让身体更好散热;或是适当减少被子和衣服,配合身体正常散热,强行捂热,反而不利于退烧。
上述两种方法效果一般,也可以选择温水擦浴,用30℃的水擦拭一下身体,或洗个温水澡;也可以冷冻过的湿毛巾、酸奶、冰袋、冰贴等敷在额头或脸上。
出现发热不要心急,给身体一个调动缓冲的时机,但若是出现精神状态不好,持续几天高热不退,且发热同时伴有剧烈头痛、呕吐、腹痛等情况,就需要去医院就医,制定进一步的治疗预案。
参考资料:
[1]《感染新冠后发烧了?那是你的免疫系统“*疯”了!怎样提高免疫力?》.医学界风湿免疫频道.2022-12-16
[2]《发烧几度要吃药?没有药怎么办?给你一份发烧应对手册》.丁香医生.2022-12-13
[3]《发烧心莫慌,除了吃药,降温还有这些妙招》.人卫健康.2022-04-10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