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绿里奇迹》这部电影时,自己还在上大四。同学把这部电影推荐给我时,还特意确认了电影名,没错,我就是被这部电影的名字吸引的。当时流着泪看完这部三个多小时的电影,久久不能释怀。心中满是遗憾和疑问,为什么主角最后选择了死亡?他明明可以不死!
时隔多年,再次翻看这部电影,依然会流泪,但却不再有当年的疑惑。
这部影片改编自美国当代著名小说家史蒂芬金所著的人性三部曲之一,另外两部分别是《肖申克的救赎》和《迷雾》。《绿里》作为《肖申克的救赎》的姊妹篇,仍然是以监狱为背景,讲述了一位名叫约翰科菲的死刑犯来到监狱后发生的一系列神奇事件。影片里蕴含深刻哲理的台词,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触动心灵的灵魂拷问,牵动着故事里各个人物的命运,也引领着观众进入故事内核,去体验和思考人性与法律,罪与罚的意义。
接下来,我会从影片的叙事结构特点、人物形象塑造和带给我们的人性思考三个方面来解读这部电影。
绿里奇迹电影
一、叙事结构:运用设置悬念,倒叙和心理蒙太奇相结合的形式,展开故事情节- 设置悬念
影片开头,一大群人扛着猎枪和野兽叉奔跑着,其中一个中年男子用尽所有力气呼喊着两个女儿的名字,接着画面转黑,出现一个男人的声音:
你爱你的妹妹吗?你要是敢出声的话,我就*了她,懂吗?
接着出现一双布满皱纹的眼睛,一张老人的面孔,他便是将要为我们讲述故事的人:保罗。
看到这里,影片就已经把观众的心牢牢抓住,让我们迫切地想要继续看下去,想要一探究竟:那些人在找什么?为何如此焦虑不安?那个声音是谁的?他说话的对象是谁?他把他们到底怎么样了?等等,一连串的问题自然地出现在我们的脑海。
紧接着,又设置了第二个悬念。就是在老人院的保罗,为什么总是带着又冷又*面包,一个人走很远的路,到一间山上的废弃的房子?他去干什么?那里有什么秘密?
这种设置悬念的运用,勾起了我们强烈的好奇心,同时后续情节对悬念的揭开,也使得故事结构完整。在带来刺激观影感的同时,还带动观众一起思考。
年老的保罗
- 影片采用倒叙的方式,用狱警保罗的视角,来回忆这一个离奇的故事
年老的保罗每天一个人带着冷面包去废弃老房子;与院友们一起看着电影《天堂》时老泪纵横。这样的情节无不指引着我们去探究背后的缘由,正是因为这样,保罗的回忆就显得自然而然,合乎逻辑。在友人的关心下,他讲起了那一段尘封已久的过往。
接着约翰科菲成为故事的主角,关于他为何入狱,入狱过程,以及揭露反派角色威廉沃顿的罪恶,都是采用倒叙的方式。
这样的叙事结构特点是把某一个突出的片段先展示出来,再在某个合适的时机将事件的起因,经过进行揭示。从而增加情节的起伏跌宕,引人入胜。倒叙与悬念的完美配合,让故事更添张力,扣人心弦。
狱警保罗
- 心理蒙太奇的使用,为塑造人物形象而服务
科菲入狱后,在狱中的行为语言和举止,都体现出温驯,没有攻击性的特征。这与他入狱所犯的罪行并不相符。于是保罗特意看了科菲的卷宗,在这里影片采用心理蒙太奇手法,展示出科菲入狱的原因和经过。同时也留下了疑问:那个声音是科菲吗?看起来并不像?那到底是谁?
故事的离奇性,主要体现在科菲的超能力上。科菲第一次展示出他的超能力,是另一个死刑犯比利小子——威廉沃顿入狱的那天。保罗那天因为尿道炎发作,晕倒在地上。科菲用自己的超能力治好了保罗的病痛。
见识了科菲的超能力之后,保罗计划带着科菲出狱,去救治好友患癌的妻子梅琳达。走过牢房时,科菲被突然醒来的威廉沃顿抓住了手臂。科菲痛苦的喊叫着,因为他感受到了威廉沃顿内心的罪恶,他看见了他无耻的该下地狱的罪行。利用蒙太奇把人物心理影像展示出来,揭示影片开头的疑问。原来,因枪*案而入狱的威廉沃顿,才是*害金发小女孩的凶手。
影片里没有涉及刑事侦查的内容,那么利用约翰科菲的超能力,感知人的内心。自然合乎情理,又让人印象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