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江苗族将汉族的舞龙文化经过多年苗族化的改造,成为现在仍然还在流传的舞龙嘘花习俗。舞龙嘘花习俗分布在全县9个乡镇(街道),以县城周边为中心,覆盖施洞镇的塘坝、芳寨、偏寨、杨家寨、平兆、巴拉河、小河,革一镇的街上、茅坪、大塘、排生、江边、小黑寨、大寨村,排羊乡的排羊寨、屯上村、富强村等。
2021年5月,元宵节苗族舞龙嘘花习俗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台江苗族将自己的龙文化运用到汉族的舞龙文化中,最早是用稻草扎制草龙,让孩子们作为农闲窜户问候讨吉的一种方式。随着苗疆大门的打开,清水江航运引来了大量的汉族商人,流官和部分商人在台江的定居后需要与当地苗族有一定的文化认同,舞龙便成为文化认同的交点,草龙演化出的“亮龙”和“硬龙”在台江盛行起来。
此时,嘘花筒的制作技术在民间已十分流传,苗族人将调配芒硝火药的技术运用到制作嘘花上,用竹筒装上芒硝、硫磺、木炭灰、钢沙、玻璃面、捣烂混合装竹筒或粽树筒,加放引线,捆在小木凳上,点燃后施放出斑斓耀眼的嘘花,他们用嘘花的方式展示舞龙者健壮的体魄和勇敢的精神,并用火花让龙进行洗浴。
台江龙灯故事丰富多彩,种类繁多,各类龙制作不一,代表寓意不尽相同,是难得的原生态龙文化的圣地。